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做大特色产业 增强发展内劲

近年来,我市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了区域特色经济的健康发展。图为三环集团产品检测线。 本报记者 陈宏文 摄

  本报记者 郑健 见习记者 余育闺

  这是一组来自市经信部门的数字:今年1-9月,我市陶瓷、服装、食品、电子、不锈钢、鞋业、印刷包装、水族器材等特色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21.12亿元,同比增长14.2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1.3%。陶瓷、食品、电子机电、印刷包装、服装、不锈钢等产业已形成产值超百亿板块,其中陶瓷产业产值400亿元,成为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数字虽然简单,展现的却是今日潮州特色产业的实力。追寻发展的足迹,我们发现,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对特色产业的高度重视及大力扶持。

  政策扶持给予企业发展信心

  近年来,虽然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我市特色产业受资金、原材料、用工、用地等要素制约,发展遭遇到了“瓶颈”,但并没有因此就停滞不前。

  反而,随着《潮州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意见》、《潮州市重点企业绿色通道服务方案》、《潮州市进一步促进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相继出台,政府扶持和服务创新力度进一步加大,产业发展有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开展“民营企业服务年”活动,启动了产业倍增计划,制订实施了32条扶持措施,在用地用工、提供配套服务、吸引留住人才、实施品牌战略、推动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等各个方面给予企业实实在在的扶持,鼓励和支持骨干企业壮大规模、增强实力。

  所有这些,都增强了企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正如广东复兴食品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郭绍浩所说:“最近这几年党委政府的支持,让我们尝到了甜头。今年在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我们又争取到了潮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径南分园和潮安区特色产业基地的入园资格,总共获得了600多亩的土地。我们没有理由不发展!”

  创新助推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我市把技术进步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抓手,作为解决企业发展中问题的主要手段,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加快特色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和增长速度。

  其中,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依靠自主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的成功典范。作为全市最大的技术陶瓷生产企业,三环集团公司近三年共投入研究开发的资金就达到29654万元,占销售总额的5.98%。近三年,该公司自主研发取得了19项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目前,三环集团生产的陶瓷基体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居全国同行首位,成为全世界著名的陶瓷基体供应基地、国内技术陶瓷重要生产基地。

  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1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6家,2012年专利授权数2402件,数量均居粤东西北地区前列。

  在这其中,节能降耗也得到广大企业的重视,废料回收和产品能耗等方面的创新层出不穷。据统计,“十二五”以来,全市共投入8.54亿元,开展窑炉节能技术改造项目69个,淘汰梭式窑炉300多条,淘汰落后设备600多台套。这批项目的投产,年可节约能源近10万吨标准煤。目前,我市的陶瓷单位产品能耗比原来下降近50%,大部分陶瓷企业已将原来的梭式窑改造为先进的新型高效隧道窑。我市的日用陶瓷吨瓷能耗已远远低于广东省制订的先进值标准(0.56吨标准煤/吨瓷),平均单位产品能耗保持在0.5吨标准煤/吨瓷以下,部分达到0.3吨标准煤/吨瓷,节能水平领先全国各陶瓷产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品牌战略带动产业集群发展

  潮州特色产业的稳步发展,还得益于品牌战略的有效实施。我市坚持以“规划、扶持、提升、带动”为原则,加大对名牌产品的扶持、培育、引导和保护工作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奖励和保护名牌生产企业的政策和措施,有效地促进了特色产业及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高。近年来,我市先后获得了“中国瓷都”、“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 中国工艺美术之都”、“中国日用陶瓷出口之乡”、“中国不锈钢制品之乡”、“中国第一食品名镇”、“中国卫生陶瓷第一镇”、“中国印刷包装第一镇”等区域性品牌;企业创名牌名标工作也取得丰硕成果,目前,全市累计荣获省级以上名牌名标近400项。

  与此同时,我市以创区域性品牌为契机,审时度势进行产业的整合,对发展势头好的产业和企业加大力度进行培育,形成了有龙头带动的较具鲜明地方特色的集群经济。目前, 全市形成了以枫溪为中心全市一齐发展的陶瓷生产基地,以庵埠为中心的食品生产基地及印刷包装产业基地,以湘桥为中心的婚纱晚礼服等服装生产基地,以彩塘为中心的不锈钢制品生产基地,以饶平县黄冈镇为聚集区的水族机电生产基地,以三环集团为龙头的电子产业基地。其中,陶瓷成为全市最大的特色支柱产业,占全市工业生产总值的30%,也是全国最大的日用陶瓷、工艺陶瓷、卫浴洁具的生产出口基地。全市每年生产的日用陶瓷、工艺陶瓷和卫浴洁具的产量分别占全国的25%、25%和40%左右,出口量分别占全国的30%、40%和55%左右。

  目前,全市拥有陶瓷、婚纱晚礼服、食品、不锈钢、水族器材、工艺鞋等省级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6个、省级以上特色产业基地和省级专业镇共38个;以潮州三环(集团)公司为主体的潮州新型电子材料产业基地于2012年被认定为“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以广东华业包装材料有限公司为主体的潮州(潮安)新型环保包装材料产业基地于2013年被认定为“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与省经信委合作共建“先进陶瓷制造业基地”初见成效,枫溪陶瓷工业园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申报工作也正在扎实推进。

  “两条腿”走路提高市场占有率

  市民也许会清晰地记得去年成功举办的2012广东潮州特色产品(武汉)展销暨经贸洽谈会。这是我市历次举办大型展销会中规模最大、档次最高、效果最好的一次经贸盛会,参展企业有135家,展厅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签订各种经贸项目及合同意向75宗,总金额达52.99亿元;展会4天累计销售及签订贸易合同共达6685万元。

  面对外贸出口压力增加的形势,引导企业在巩固国外市场的基础上,积极“转战”国内市场,成为我市近年来努力的方向。潮州先后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国内主要城市举办的大型展销会,都在举办地乃至全国引起轰动效应,大大提高了潮州特色产品的知名度,也大大提高了潮州特色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即将于10月底举行的中国瓷都(潮州)国际陶瓷交易会,也将彻底改变我市陶瓷“有产业无市场”的现状,进一步擦亮“中国瓷都”品牌,提高潮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通过大力开拓国内市场,我市特色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持续增长。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内销产值占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已超八成。特色产业经济的发展,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特色产业经济带动就业能力不断增强,全市仅陶瓷产业从业人员就超过20万人,为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来源:潮州日报   责任编辑:匿名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搞笑短剧:表哥进城

潮汕搞笑短剧:神偷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