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壶好茶一壶月,只愿月圆卖再缺,万里乡情满腔爱,今夜伴月回……”这首名为《一壶好茶一壶月》的潮语歌,在上个世纪90年代风靡潮汕大地,其演唱者黎田康子也因此红遍汕头。只是这十来年,黎田康子逐渐淡出了汕头演艺圈,她去哪儿了?怀揣着一个推广潮语歌曲的梦想,黎田康子如今回来了,她计划培养潮语音乐“新鲜血液”,进而推广潮汕传统文化。
武汉妹子唱响潮语歌曲
黎田康子,这个名字乍然一听,像是个日本人的名字。事实上,她是一个地道的中国人,还是武汉人,只因父亲姓黎,母亲姓田,取名康子,才叫黎田康子。
谈起与潮语歌曲的缘分,黎田康子说要从1990年说起。当时她从北京东方歌舞团调到汕头海洋艺术团,适逢汕头大力推广潮语歌曲,希望凭此在粤语歌曲、国语歌曲中争得一席之地,可是对于一个外地人来说,潮语就像一门外语,黎田康子只能拿着字典一字一字地对注音,请同事朋友帮忙纠正发音。如今大家仍记忆深刻的《一壶好茶一壶月》,原本不是安排她演唱的,在录制时监制觉得她的音色更适合唱这首歌,“时间很紧凑,我在录音棚外练习了大概一个小时,就进去唱了。”没想到就是这首临时抱佛脚的潮语歌,让黎田康子在汕头一夜蹿红。之后由她演唱的《那一夜的月亮》、《林中小路》等潮语歌曲代表作也逐渐为人们所熟知。
转战社区文化录制专辑
黎田康子成名后,她的出身背景也为大家所关注,出人意料的是这个能唱出字正腔圆潮语歌的女孩,竟是一个外地人,不会讲也听不懂潮汕方言。更让大家意想不到的是,黎田康子会选择在大红大紫之时,淡出汕头演艺圈。
近日,记者见到黎田康子时,她的声音依旧甜美动听,虽然面庞上平添了几许沧桑,举手投足流露出的却是成熟的韵味。她说,离开汕头这十多年,她走了很多地方,大部分时间是在珠海从事社区文化,组建社区艺术团队,带领居民尤其是那些闲赋在家、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唱歌跳舞,并在各个社区之间巡回演出。这些年来她也收获了一些成绩,如1997年参加国际流行音乐歌手选拔赛入选“十佳歌手”、2000年参加第六届“羊城音乐花会”声乐比赛获得二等奖等,她还曾应邀到新加坡录制个人专辑,曲目全是精选出来的潮语歌曲。
培养新人推广潮汕文化
“社区文化做得很开心,可是由于地域语言的问题,少有机会演唱潮语歌曲。”黎田康子说,她的青春挥洒在汕头这片热土,每次回来探访友人都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潜意识里早已把汕头当成了第二故乡,总想着回来继续唱潮语歌曲。”
对于黎田康子回汕头发展的心愿,她的家人给予了全力支持。今年年初,黎田康子正式结束手头上的工作,重返汕头演艺舞台。黎田康子说,在继续演唱潮语歌曲的同时,她希望能培育出更多潮汕音乐的新生力量,进而为推广潮汕传统文化尽一份绵薄之力。
本报记者 张锦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