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本报连续推出“透视金涛庄”系列报道,从规建历史、卫生状况、停车难、市场管理等等角度,对金涛庄面临的诸多问题进行深入报道,并对城市管理的弊端进行剖析,引起广大市民关注和共鸣。
“要买什么都有,生活太便利了”、“出门便见到成堆垃圾,脏死了”、“市场乱哄哄,真吵”、“社区四通八达,去哪都便捷”……由于居住的区域不同,金涛庄内的居民对“庄”里的居住环境都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评价。在采访中,不少专家和小区业主委员会的人员表达了相同的愿望,并积极地为金涛庄的社区管理出谋献策。
规划专家:
零散小区应进行整合
市城乡规划局副局长黄锦林首先从专业角度和时代发展历程分析了金涛庄目前社区管理存在弊端的由来。
金涛庄始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时“老特区”范围内各街区均有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但规划内的居住区不存在“封闭”的概念,而是针对居住人口规模,相应地规划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像学校、市场等。居住区的公共服务也基本由政府各职能部门完成,如居民生活垃圾由居民投放到某个垃圾桶再由环卫部门统一运走,各门楼邻里间大大小小的问题多交给居委会解决,而治安方面则由公安部门负责。应该说,这种服务和社区管理是相对粗放型的。慢慢的,随着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以及治安管控的需要,用围墙封闭起来、由物业单位更为精细管理的居民住宅小区应运而生。不过,由于当时房地产开发尚处于初始阶段,尽管政府对其采取了鼓励扶持的政策,但多数房地产开发公司欠缺资金、实力不足,只能小规模、小地块开发、零散建设,因此那个时期汕头许多街区都出现了数量不少的“袖珍园”,并逐步形成了现在“诸侯割据”的局面。
“多头开发带来的居委会、物业单位各自为政,小物业公司经营成本高难以为继的弊端影响确实深远,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社区居委会应该起到牵头作用,协调各业主委员会,引导那些没有物管或者失管的居民小区拆除蕃篱,统筹进行整合,或者与周围物管较好的小区进行整合。”黄锦林说,小区整合会涉及到居民的利益,如高端的花园小区与较低品质的小区融合,投入成本较多的一方肯定会觉得不合算,那么就需要进一步细化,在“融合”的细节上做出更细致的约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居委会的力量较为薄弱,因此区、街道、各相关职能部门一定要给予大力支持,必要时,也可以提升至街道、区的层面,把金涛庄内早期零散建设的居住区的整合作为一个试点范例,加大力度先行先试,为汕头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改善社区管理质量提供一个样板。
金涛业主:
需政府积极介入协调
对此,金涛庄西区60幢业主委员会主任许勇也有相同的看法。据介绍,金涛庄西区60幢及附近另外几幢住宅楼的开发商都是汕特海外房地产公司。该公司上世纪90年代末先行兴建了6幢住宅楼;后又与建兴物资发展公司合作开发了金涛庄西区60幢这一住宅楼。先建成的6幢住宅楼由海外房地产物业公司负责物业管理,金涛庄西区60幢则由“建兴行”物业处负责物业管理。2004年,“建兴行”因故退场,金涛庄西区60幢从此失管被迫“自治”。
多年来,许勇凭着一颗热心挑起业委会主任的重担,协调邻里关系,无偿服务住户,小区日常管理也井井有条,但他却不敢有丝毫懈怠。尤其是随着住宅楼电梯使用年限的增加,许勇心里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电梯的维护、二次供水泵房的管理缺乏专业人员,一旦出现事故,责任该由谁来负?他迫切地希望有专业的物管队伍进驻,为小区住户提供更优质、更规范的服务。
“事实上,如果金涛庄西区60幢能与相邻的住宅小区进行整合,许多资源和基础设施还能够得到更充分的利用。比如拆除隔离围墙,一些‘断头路’便能成为小区循环路,居民通行更加方便;原有空置的公共用地可以统筹起来,美化家园或建设停车场;原有的二次供水泵房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满足周边几个小区住户的需要……”许勇也认为,小区的融合必然会触及到一部分居民的利益,因此需要政府积极的介入、协调,最好是街道、居委会做好统筹和规划,物管公司、业委会配合协助,共同推进有需要小区的整合。
本报记者 刘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