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陈茂辉
编者按:《广东调研》(2013年第8期)发表市委书记陈茂辉的署名文章《推进特区振兴跨越 建设美丽幸福汕头》。今天《汕头日报》全文转载,以飨读者。
省委、省政府刚刚召开的全省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工作会议,对汕头作出“创新型经济特区、东南沿海现代化港口城市、粤东地区中心城市”的定位,并要求汕头到2018年实现人均GDP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今后六年年均增速达到14.1%以上;到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今后五年年均增速达到12.6%以上。对此,我们深受鼓舞鞭策,深感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发奋图强、拼搏进取,全力推进汕头实现加快发展、振兴发展、跨越发展。
一、加快海湾新区建设,打造创新战略平台。规划建设海湾新区和创办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是我们在新形势下增创汕头发展新优势,打造粤东增长极的重大举措。这次省委、省政府的《决定》,明确支持汕头建设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开展华侨产业投融资。下来,我们要继续将之作为大事、要事来抓。一是抓紧规划编制工作。注重借鉴国内外相关城市的先进经验,紧密结合实际,把海湾新区总体规划与汕头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成果,与“一湾两岸”、珠港新城、南滨片区和东海岸新城各层次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提升规划的整体性。近期将把海湾新区总体规划编制上报省政府,并抓紧编制产业发展、区域建设用海、基础设施建设等3个专项规划。二是加大政策创新力度。依托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开展华侨产业投融资探索试验,申报建设自由贸易园区,争取实现各种优惠政策的叠加,将其打造成为粤东乃至东南沿海的政策高地、创新集群和对外窗口。三是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以承办第五届粤东侨博会为契机,全方位、多角度宣传规划建设汕头海湾新区的重要意义和优惠政策,进一步凝聚侨心,汇聚侨力,引导潮商抱团回家乡发展,推动粤东大发展的热潮。
二、加强产业园区建设,提高发展质量水平。以产业园区建设为重点,突出大项目带动,大力实施“四大产业计划”和“五个100”工程: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加快培育壮大10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与中核集团合作,打造产值超千亿元的“中国锆城”;与中国航天集团合作,建设北斗导航和卫星遥感应用产业基地;依托国际最大容量光缆在汕头登陆的优势,推进云计算产业,建设“数据特区”,广东移动粤东区域生产中心项目正加紧建设;与香港中航技术公司合作,充分发挥汕头外砂机场作用,建设航空博览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和航空产业基地;与中船重工集团合作,建设游艇船舶产业园区;与深圳海王集团合作,推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与中国医药集团合作,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医疗器械一体化综合服务产业平台。实施现代服务业提速计划,促进100家现代服务业企业做强做优。加快华润万象城、苏宁电器等七大城市商业综合体建设,依托厦深高铁物流经济区、粤东物流新城、广澳临港保税物流园区、澄海国际玩具商贸物流城等,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实施传统优势产业提升计划,做大做强玩具、纺织品等一批国家级、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促进100家骨干企业做强做大,加快100家传统优势产业企业转型升级。实施蓝色海洋综合开发计划,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南澳国际高端休闲旅游岛和汕头内海湾休闲度假产业,加快游艇码头建设。培育海洋生物制药、海洋化工和综合利用等产业。
三、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突破发展瓶颈。今年初我们就组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着力打造公路、铁路、港航和运输服务等“四大体系”,改善投资环境。启动汕湛、潮惠、揭惠高速公路汕头段建设,潮汕环线高速从“十三五”提前到“十二五”期末开工,建成通车后汕头境内将新增高速公路188.2公里。
年内完成厦深铁路汕头段建设,力争厦深铁路进汕联络线工程开工,全力推进疏港铁路、广梅汕铁路扩能改造、粤东城际轨道交通和市域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完成一批国道、省道和市政道路升级改造建设,完成100公里以上新农村公路建设;明年建成南澳大桥。加快建设广澳港区防波堤和5万吨级、10万吨级码头,早日建成亿吨深水大港。华能海门电厂3、4号机组今年将核准投产。争取更多项目纳入省政府2013-2017年计划建设的政府还贷高速公路和铁路干线项目,享受资本金按省(部)、市7:3的出资比例,拓宽投融资渠道,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全力推动项目加快建设。
四、加快做大做强中心城区,推进粤东城市群建设。胡春华书记在汕头视察调研时要求,做大做强地级市中心城区,建设汕潮揭城市群、打造粤东经济增长极,努力成为全省新的增长极。我们将以创新型经济特区、东南沿海现代化港口城市、粤东地区中心城市的定位为总要求,加快发展空间和功能布局的战略性优化,打造区域现代服务中心、交通航运中心、文化科教中心、旅游休闲中心,在服务和辐射周边中提升汕头中心城市的地位。“北优”实现主城区“腾笼换鸟”,重点建设珠港新城和粤东物流新城。珠港新城计划投资500亿元,盘活黄金地段4000多亩土地,打造粤东地区金融商贸和潮商总部基地,目前39家总部企业获得入驻资格;与中国五矿集团合作建设粤东物流新城。“南拓”与中信集团合作建设濠江新城,“东扩”与中交建集团合作建设东海岸新城,“西联”向西主动联接潮州、揭阳,与国开行和深圳潮商投资集团合作,建设48平方公里集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国际湿地保护区为一体的西部生态智慧新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建设澄海、潮阳、潮南、南澳等城市副中心组团,推动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加快规划建设潮汕历史文化艺术博览中心,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强化汕潮揭同城化机制,在三市车辆年票互认、公交线路互通基础上,推进广电、通信、医疗等民生合作和交通、产业对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五、守住社会稳定和生态保护两条底线,实现发展与环境的双赢。着力推进民政惠民、全民健康、保障房等十大民生实事。加快潮阳、潮南村村通自来水示范县工程和引韩供水工程建设。开展新一轮扶贫“双到”工作,推进革命老区32项重点建设项目。加快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全面梳理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隐患点,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加强信访维稳制度建设,畅通民意渠道,化解社会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深入整治“庸、懒、散、奢”,加强干部作风和基层组织建设,不断优化政务环境和投资环境。全力抓好“两建”工作,打造良好经济社会秩序,加快建设平安汕头。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组织实施“绿满家园”全民行动和千村环境卫生整治,多种树、种好树,建设生态景观林带、森林碳汇和森林进城围城三大“林业生态重点工程”。推进湿地生态环境国际示范区建设,打造国际级南澳生态旅游岛,在加快发展中保持汕头的蓝天碧海。
总之,汕头将以更加超前的思路、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扎实的作风,铆足干劲,实现突破,努力把省委、省政府的战略意图化为现实,展现老特区新风采,擦亮特区品牌,建设美丽幸福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