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潮州市各地民众欢度中秋佳节

本报讯(记者 郑健 阮冰莹 实习生 余育闺)又是一年中秋夜。昨晚,秋风送爽、明月高挂,市民或欢聚一堂庆中秋,或三五成群,结伴外出纳凉赏月,凤城到处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

外出赏月度良宵

昨晚,夜幕刚刚降临,市人民广场早已熙熙攘攘,有一家三口的,有祖孙两人的,也有姐妹、同学、情侣结伴的,现场好不热闹。一名姓邱的外来务工者告诉记者,她平时工作忙,没多少时间陪小孩玩,昨天刚好放假,便早早吃完晚饭,带着小孩到广场逛逛,看看这他乡的月亮,也让孩子高兴高兴。市民陈伯则是为了儿媳能更好地准备拜月工作,早早就把调皮捣蛋的孙子带到广场上来玩,顺便纳凉赏月。在这里,记者还发现有一群外地年轻人带上水果、零食、月饼等食物到广场聚餐赏月,他们说:“大家都是同乡,约出来一起赏月,也算是思乡之情的一种表达”。

除了市人民广场,昨晚的凤城,无论是滨江长廊、牌坊街还是韩江堤岸上,到处人流如织,不少市民邀朋约友,外出纳凉赏月、共度良宵。在韩江北堤上,还不时有市民放飞孔明灯,遥寄对家人和亲友的祝福。最热闹时,十几二十个孔明灯同时缓缓升上半空,犹如闪耀的星星,与高悬的明月一起点缀着中秋的月夜,吸引了不少过往群众驻足欣赏,有的还用相机或手机,抓拍下这转瞬即逝的美丽。

烧瓦窑庆中秋

昨晚,枫溪区湖厦村举行一年一度的烧瓦窑庆中秋活动,壮观的场面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群众,活动现场人头攒动,弥漫着浓郁的节日气息。

晚上7时多,湖厦村苏氏房祖祠前的空地上,一座6米多高的大型瓦窑巍然矗立。这座已经被点燃的瓦窑,正冒出滚滚白烟,长长的火舌夹杂着火星从瓦窑顶部不停冒出,而几米远的警戒线外,人越聚越多,从邻近乡镇赶来的群众将这里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大家正踮起脚尖、伸长脖子,激动地注视着眼前这颇具气势的一幕。期间,伴随部分村民往瓦窑里洒入煤油,窑塔内火焰冲天,越烧越旺的瓦窑,俨然成了一座闪闪发光的“金塔”,瞬间点燃了一旁围观群众的热情,欢呼声、感叹声此起彼伏,许多人还掏出相机或手机,记录下眼前的盛况。 

“每年中秋节,我们村都会组织烧瓦窑,营造喜庆热闹的节日氛围。”活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眼前这个正在熊熊燃烧的瓦窑,底部直径有3米多,高有6米多,是当地村民们节前利用闲暇时间搭建而成的。而举行烧瓦窑活动,旨在表达大家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使这一传统民俗能更好地延续下去。

他乡明月也温馨

月圆人未圆。中秋佳节,花好月圆,但仍有不少在潮州工作的外来务工者不能回家过节,和家人团圆。虽然难免有思乡情绪,但他们仍然享受这城市里的节日气氛。

陈先生是东北人,在潮州一家陶瓷企业打工,已经有近十年没回过家了。每逢过年过节,他们一家都是邀上几个同乡,大家一起吃顿饭庆祝一下,这次也不例外。昨天下午,当记者来到他家时,陈先生的妻子李女士正在准备宴请客人的晚餐,餐桌几乎全是家乡菜。当记者问及她是否想家时,她眼睛里泛着泪花说:“想,当然想,只是这么多年了,也就慢慢习惯了。”李女士告诉记者,前几年,就他们夫妻俩在外打拼,日子过得苦,孩子小在老家由父母带,每逢过节,就格外想念孩子,想念父母。现在还好,儿子过来和他们一起生活,他们的思乡情绪也就不像以前那么浓了。

傍晚6时左右,陈先生一家和几个同乡一边吃着自己做的家乡菜,一边聊着各自在潮州遇到的趣事,享受着中秋假期难得的悠闲。陈先生向记者透露,儿子今年春节才过来潮州这边,趁着今晚放假休息,他准备吃完晚饭后就带着孩子到市人民广场或滨江长廊逛逛,去领略一下潮州中秋佳节的风土人情。他告诉记者,自己还要好好工作,努力攒钱,希望明年春节能回家团圆,毕竟父母也一年一年在变老。

来源:潮州日报   责任编辑:郑健 阮冰莹 余育闺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爆笑喜剧:好吃鬼-2011贺岁片

潮汕搞笑短剧:盗版水鸡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