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李伟烽报道:各大高校迎来了开学季。新生社会阅历浅,防骗意识薄弱,很容易陷入各种骗局。记者采访汕头大学相关负责人,给各位新生提供切实有用的“入学宝典”。
电信诈骗、上门推销、联系家长等都是常见的陷阱。新学期开学,汕大学生小刘的父亲突然接到一自称李姓班主任的电话,告知小刘不幸在学校出了车祸,已送往医院抢救,现急需5万元的手术费。小刘的父亲急拨儿子电话,幸好手机开着。父亲将情况一说,小刘马上意识到这是骗局,他让父亲立即报警,又上网查询到那个陌生男子打来的号码归属地是福建泉州的。至于对方如何知道他的资料及家里的电话号码就不得而知了。小刘气愤地说,以前也有同学碰到这种骗局,幸好有所警惕才没让骗子得逞。
学校的辅导员提醒大学生,骗子可能通过大学生的同学录、求职简历,或者遗失手机内存储的信息等途径,轻易获得大学生或家庭的联系方式。类似的骗局还有假冒电信局工作人员,谎称进行网络测试,要求学生关机两小时以免手机受损;假冒学校老师,谎称需要科研经费等等。大学生在校期间,一方面要注意保护个人及家庭的信息;另一方面平时多和家人交流,提醒家人收到类似紧急电话,应跟学校联系,不能轻信陌生人。
据了解,不少大学生在课余时间选择兼职。对此,老师提醒:凡是有中介打包票保证帮你找到兼职,还让你提前交纳押金的,多数都是骗子。到学校外面兼职,一定要通过正规的渠道,让刚退岗的师兄师姐推荐,或者直接到正规企业询问有无兼职信息。在学校勤工俭学是最佳选择。此外,新生入学免不了要办银行卡、校园卡,办卡过程中多要填写个人信息,稍不防范,很可能成为诈骗组织的“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