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邓丹丹) 本报曾报道了潮南洪涝灾区的外来务工人员农秋妹怀孕期间被洪水围困,因早产无法赶往医疗机构便匆匆产下宝宝却无法办理出生证的消息,引起不少读者关注和关心。记者日前从市卫生部门了解到,目前相关部门正积极协调,近期将为洪灾中出生的这名“黑户宝宝”办理相关手续。
因受洪涝灾害影响,临产的农秋妹被洪水围困无法赶往当地医疗机构生产,结果匆匆找乡村医生接生,孩子出生两天后,洪水消退才赶到灾区的临时医疗救治点,随后母子二人被潮南民生医院接诊。记者了解到,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出生医学证明》的具体事务管理工作,其办理有严格的相关程序。按规定,《出生医学证明》必须是由批准开展助产技术服务并依法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许可证》的医疗保健机构签发。而农秋妹的孩子并非在潮南民生医院出生,所以无法及时办理《出生医学证明》。农秋妹的丈夫杨先生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孩子出生时的脐部感染及轻微黄疸已经治愈,目前已经出院,但由于近期灾后清理工作繁忙,他还没时间去有关部门申请办理孩子的出生证明,孩子现在依然还是“黑户”。
记者随后从市卫生局有关部门了解到,针对农秋妹的特殊情况,目前当地的卫生行政部门与最先接诊的潮南民生医院正在积极协调,工作人员近期将前往取证并按程序办理相关手续,尽快为“黑户宝宝”办理出生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