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潮南区司马浦镇东北面的港美村,总面积0.56平方公里,是练江途经的村庄之一。灾后重建期间,几乎所有与记者接触过的镇干部谈起这片不显眼的区域时,都不约而同作出以下评价——村民不多、村道整洁、抗灾迅速。
“8·17”暴雨中,港美村受灾严重,积水最深处1.5米,大片农田作物受浸损毁。面对灾害,生于斯长于斯的村民们始终积极面对,村支书带队涉水救人,乡贤出钱购买物资,村委会迅速转移垃圾……连日来,一场抗灾复产的自救行动正在这个被授予“汕头市生态示范区”的村庄接力上演。
自制简陋救援车
营救被困两村民
来到司马浦港美村,将近午后1点,村支书李文洲没有休息,正和驻村工作组、村干部围坐一起,商讨接下来的灾后复产工作。
据介绍,8月17日当晚,雨势渐大,李文洲生怕练江决堤,晚上10点多就开广播,通知村民撤离到安全地方。到了18日凌晨3时,积水越来越深,村里已经断电,天一亮,李文洲又带领村干部敲锣打鼓,挨家挨户催促还未撤离的村民赶紧到附近地势较高的学校临时暂避。据李文洲回忆,村里积水最深的时候是8月18日下午,村里一户困难家庭打电话来求助,一对母子被困阁楼,李文洲二话不说,来不及抢救自己受浸的工厂和车子,召集村委委员火速去营救他们。
情急之下,李文洲突然想到了自己厂里平时用来运载产品的一辆四轮推车,于是,他临时开动脑筋,现场改装,在推车上加了一扇木板,板上放了椅子,就推出去救人了。来到这对母子家中,水淹到了李文洲的胸口,他和其他3名村干部一起,抬出了前不久因车祸骨折、体重将近200斤的村民李某,又背出了李某的70多岁的老母亲,将母子两人送到地势高的地方安置。
乡贤出资买猪肉
村民一人分一斤
在村委会采访时,很多村民都围过来看热闹,他们纷纷称赞村官们工作做得好。“水灾过后第三天,我们就吃上了猪肉!”有村民不约而同说道。李文洲告诉记者,在外经商的乡贤闻知家乡遭遇水灾,第一时间与村干部联系,表示愿意出资,帮助父老乡亲渡过难关。这猪肉就是乡贤买的,村里按人口,一人分一斤。
原来,8月20日,汕头金时印刷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捐出善款,李文洲立即联系两英镇生猪屠宰场,购买了2万多元猪肉和其他生活物资,送到乡亲家门口。猪肉按人口分发,一人一斤,还有矿泉水、方便面等。而第一时间捐款援助乡亲的,还有印尼华侨李国洲,他也捐出了3万元用以重建家园。
通宵达旦清垃圾
重现村容新面貌
8月23日,洪水逐渐消退,此时的港美村与灾区其他村落一样都面对着一个严峻问题——大量的垃圾该如何处理?
“迟早都得清理,早点转移垃圾才能让村民的生活恢复正常。”李文洲与其他村干部一致决定要首先解决垃圾问题。
随后,一辆辆东风大货车开始驶入村内,连夜清理灾后垃圾。据李文洲介绍,由于村内垃圾数量多,短短数小时内清理垃圾的大货车出入达80多车次,每车费用600元,仅这一夜就花去了约50000元的垃圾清理费。第二天,部分村民又将屋内的垃圾丢弃在村道,村委会再次租了数辆大货车,继续进村转移垃圾。
灾后第10天,记者实地走访看到,相比起灾区其他村落,港美村灾后的卫生问题基本得以解决,从村道上甚至难以看到洪灾留下的痕迹。司马浦镇一名镇干部坦言,港美村是整个镇内卫生环境恢复最快的村庄之一。
洪水退去,生活继续。“8·17”在洪灾中,港美村全村受灾企业17家,家庭350户,农作物近400亩。其中,70亩5年一收的美国甜橙刚好到了收成期,经过洪水的数天泡浸,果实均无法收成,直接损失高达3600万元。
李文洲坦言,这场洪灾让港美村遭遇了惨重损失,目前全村干部正齐心合力开展灾后重建工作。
本报记者 方晓F 杨立轩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