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生严重内涝的潮南区陈店镇,活跃着一群“甲板战士”, 从8月19日至22日连续四天的抢险救灾中,出动警力多达100人次,转移群众近600人。他们便是来自汕头公安边防支队的船艇官兵。 8月20日,在这灾情尚未缓和的孟秋深夜,无论是搬运物资、输送补给还是入巷救人,他们忙碌的身影,英勇的身姿,无处不在。
无眠的集散中心
深夜1时许,一辆从深圳赶来的货车抵达潮南陈店镇救灾指挥部仓库。“哔……”一阵紧促的哨音打破了黑夜的静谧,汕头边防支队的船艇战士陈润霖从睡梦中惊醒,立马跟他的战友们投入到紧张的货物装卸中。
瘦小的身躯扛着三袋重达百斤的大米来回往返数十次,小伙子显得有些吃力。陈润霖今年刚满18岁,是一名船艇新兵,他满头大汗,上气不接下气,但他觉得“作为一名子弟兵,驰援灾区乡亲义不容辞。”
带队的汕头边防支队参谋长林怀阳表示,他们当中大部分人每天要连续工作超过15个小时,加班加点装卸救援物资,实在累了困了就在湿漉漉的地板席地而睡。
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官兵们拖着疲惫的身躯,随时有任务随时上,每搬运完一趟货物,脱下的迷彩服总能拧出汗水来。
“救援工作的强度比平时训练大多了,但没有一个人喊累!”另一名战士闻锦城说道。投入抗洪抢险一线以来,这支由船艇战士组成的搬运小分队,共装卸救灾物资4万余箱,发放物资超过4000箱,协助运送空投物资5个直升机架次。
黑巷中的“生命之舟”
深夜4时许。“谁家有老人、小孩需要转移的?请大声喊一下!”在另一艘救援的小舟上,带队干部张捷喊道。由于潮南陈店全镇停水停电,灾区一片漆黑,“甲板战士”撑着小舟在巷道之间缓缓滑行,四处搜寻着需要紧急转移的群众。
此时,一名中年男子闯入了战士们的眼帘,只见这名男子半身泡在水中,眉头紧锁,胸前紧紧地抱着一个药箱,不停地重复说,“我的小孩生病了,被困在家里,你们能不能把我送进去?”
张捷二话没说,把这名男子拉上了船,其它六名战士划着小舟驶向了男子所指的方向。大概划了个小时,一声哭啼声从一栋两层高的楼房中传来,船上一名战士迅速跳下水冲上前去,从漆黑一片的屋子中抱出一个6个月大的婴儿,并小心翼翼地抱上了小舟,这位新爸爸才总算松了口气。
眼看需要转移的群众越来越多,为了让小舟能容纳更多的群众,船上的7名官兵纷纷从舟上跳下水,并推扶着小舟在漆黑狭窄的巷道中艰难探路前行。经过将近3个小时的涉水穿行,小舟上30多名群众才脱离了水浸区域。
此时,天已亮,对于这些“甲板”战士来说,这一夜又无眠。
本报记者 刘文钊 通讯员 蔡敏 钟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