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学在即,近日从有关部门传来好消息:随着《汕头市2013年中小学教辅材料推荐目录》的确定,被称作“教辅新政”的“粤教办18号文”已在我市各市直中小学全面铺开实施,鱼龙混杂的教辅市场将得到有效整顿。那么,“教辅新政”到底有何亮点?教育部门将如何确保“新政”落到实处?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专访了市教育局副局长谢红,由他代表市教育局对“教辅新政”作权威解读。
教辅材料在教学改革发展中一直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在近十年的新课程改革中,由于教辅材料发行渠道不规范等因素,导致中小学教辅材料过多过滥,质量参差不齐、市场秩序混乱,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也给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谢红指出,承认教辅材料在教学中应有的地位并将其纳入规范化管理是势在必行。
去年,国家四部委联合下发通知,对切实规范中小学教辅材料的使用管理,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辅材料的编写、出版、发行及售后服务质量等作了明确规定。谢红告诉记者,根据我省随后出台的相关文件,“教辅新政”的推行基本分三步走:
一是规范出版:由省教育厅组织有出版资质的出版单位参加统一投标。
二是规范目录:由评议专家小组严格按照“三限”(限品种、限数量、限价格)和“一教一辅”的原则,每个学科选出三套符合我省中小学教学需要的教辅材料,列入《广东省中小学教辅材料推荐公告目录》。全省各地级市和市属各区县教育部门再分别根据“三选二”和“二选一”的原则从上一级目录中挑选形成本级推荐目录。
三是规范发行:教辅材料由学校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向具备资质的单位统一代购,统一发放。
“这三个规范既是‘新政’的主要内容,也是它的亮点。”据介绍,市教育局7月份就动用300多名教师、教研员、行政管理干部组成专家评议小组,通过公平、公开、公正、透明的程序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对2013年中小学教辅材料的选用工作,并列出了《汕头市2013年中小学教辅材料推荐目录》。在市教育局推荐的教辅材料目录中,各区县教育局将根据课程教学和教材使用的实际,每学段、每学科选择1套同步练习册教辅材料、每学段选择1套寒暑假作业类教辅材料,并在初三和高三毕业班各推进1套考试辅导类教辅材料供学校选用。如此一来,家长购书将有明确书单,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家长的经济负担。
谢红表示,目前我市具备发行资质的单位只有新华书店有限公司和教育书店有限公司,其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进入学校推销教辅材料,任何学校不得统一征订《目录》以外的教辅材料。为了确保“新政”的顺利实施,下来省、市教育部门将联合各有关部门组织教辅专项检查和抽查,一旦发现有学校违规购买《推荐目录》以外的任何教辅材料或非法书商上门推销等现象,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新学期即将开始,谢红强调,各区、县教育局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辅新政”,及时公布本辖区内推荐教辅材料的目录,接受社会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若发现违规征订教辅材料的行为或非法出版物,可向教育或新闻出版部门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