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岁的市民林先生没料到,始于几天前的发热会是危及生命的开始。本月初,身为厨师的他在厨房工作时不慎割伤手指头,随后感染上创伤弧菌,被送往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治疗,直至近日,还未脱离生命危险。记者了解到,市中心医院近两个月来先后收治了2例罕见感染创伤弧菌(即“海洋弧菌”)病例,其中1例因食用生腌螃蟹感染创伤弧菌而病亡。专家建议,海鲜应煮熟再吃,处理新鲜海鲜要做好隔离,防止划伤,同时,去海边游泳时身上最好不要有伤口。
据了解,林先生割伤手指头后,只是简单包扎一下便继续工作,包括洗鱼虾等海产品,并没有将这个“小伤”放在心上。当天晚上,林先生出现发热,伴畏寒寒战,随后双下肢肿胀、疼痛,皮肤有深红色瘀斑,瘀斑逐步扩展到双侧大腿融合成片,并出现发黑,病情发展迅速。第二天,家人将林先生送到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时,他已出现休克,因病情危重被送入重症医学科(ICU)治疗,医生诊断为“双下肢脓毒血症、脓毒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肺部感染”,经细菌培养,确定患者感染创伤弧菌。无独有偶,今年7月份,市中心医院还收治了另外1例因吃生腌海鲜而感染创伤弧菌的患者,患者现已死亡。
被小小的海鲜划伤为何会感染致命病菌?据介绍,创伤弧菌也叫“海洋弧菌”,是一种栖息于海洋中的细菌。感染创伤弧菌主要通过进食生的或未经加工熟的贝甲类海产品;破损的肢体接触海水,海产品刺伤皮肤两种途径。细菌通过破损皮肤快速传播,会导致严重的肌炎和肌膜炎引发严重坏疽,继而发生败血症。海洋创伤弧菌一旦感染上,发病急,病情发展快,七成以上患者在入院48小时内因多脏器功能不全而死亡,被称为“海洋中的无声杀手”。
既然海洋中有如此致命的细菌,市民是否应该对海鲜敬而远之?医生提醒,创伤弧菌虽然凶险,但健康人并不容易感染,在我市非常罕见。市民在捕捞、挑选,或是处理海产品时,不要直接用手去接触,最好采取配戴手套等隔离措施。海鲜最好煮熟了吃,因为生吃时病菌可能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此外,近来气候炎热,很多市民喜欢泡海水浴,一定要注意身上不要有任何伤口才下水。如果近期到海边游玩接触海水、进食海鲜、被海产品或海中的尖锐石头刺伤,出现皮肤红、肿、热、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一定要到医院及时进行处理,尤其是身体抵抗力比较差的人应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