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六十年延续军营情结 三代人谱写军旅传奇

吕小清

在饶平县大埕镇上东村,有这样一位老人,今年82岁,名叫陈耀兴。当年他自己参军保卫祖国,后来又送儿子陈宝通进广西法卡山当边防战士,如今孙子陈灿鹏长大成人,2012年,又亲自将他送去参军穿上戎装,为国尽忠。至此,祖孙三代成了不同时期的军人,圆了三代人的绿色军营梦。近日,我们慕名前去采访这个家庭,亲身感受到他们与军旅的不了情谊,倾听祖孙三代60年接力从军的故事。

爷爷:浴血保卫东山岛

1953年6月,家住饶平县大埕镇的陈耀兴响应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号召,报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圆了自己的参军梦。

1953年7月,仅培训了九天的陈耀兴就与部队参加了福建东山岛战役。当时岛上的部队只有一个团,而进攻该岛的国民党军有1万多人,必须马上支援。增援部队接近东山岛时,守备在岛上的部队已经将敌人的伞兵大部分消灭了。陈耀兴所在班负责往阵地上运送弹药。从八尺门港到前沿阵地有两里地的距离,而且还有敌人的炮火封锁,非常危险。为了及时给前沿阵地供弹药,那天晚上他和战士们运输了十二趟,人人都累得精疲力竭。在服役期间,陈耀兴还荣获个人三等功和特等射手称号。

从参加“东山岛保卫战”至今,陈耀兴始终保持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品格。2012年7月,广东省委授予陈耀兴“南粤七一纪念奖章”一枚。 (下转02版)

(上接01版)

爸爸:法卡山上铸军魂

踏着父辈的足迹,陈耀兴的儿子陈宝通1981年高中毕业后,怀着参军的梦想,穿上了绿色军装,义无反顾地奔赴那血与火的战场,进入到广西边境法卡山守备部队,成为陈家的第二代军人。

1984年5月,陈宝通与战友们参加广西边境法卡山对越炮火还击战,当时,在炮火隆隆的前沿阵地,在阴暗潮湿的“猫儿洞”里,在险象环生的热带丛林,陈宝通经风雨,顶烈日,啃干粮,与敌人展开生与死的较量。在被炮火烤焦的阵地上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越军的进攻。当年5月,他火线入党,用热血与青春铸造了新的军魂。

1985年退伍后,陈宝通选择到深圳特区创业,在此期间,他时刻以军人过硬的素质迎接挑战、奋勇向前,用部队里团结向上的作风在平凡的工作上耕耘着。有一次,一名民工因机械操作失误导致重伤,陈宝通用部队学到的急救知识,立即抢救这名民工,使他转危为安。

如今,陈宝通始终坚持着部队的生活习惯,在工作中敢于吃苦、敢于助人,从不改军人固有的本色。在采访中,邻居告诉我们,一天中午,村里的一名残疾人,在使用煤气时不慎失火,情况非常危急,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刚好回家休息的陈宝通冒着生命危险,急中生智,用棉被包住失火的煤气瓶,控制火势蔓延,保护了这名残疾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些年,陈宝通先后救过5个人,未图任何回报,在当地留下了好口碑,群众都夸他不愧是“当过兵的人”。

孙子:耳濡目染立志献国防

和父亲一样,陈宝通的儿子陈灿鹏也是个“军人迷”,他还特别爱读有关军队的书籍,梦想着长大以后也能穿上威武神气的军装,像他们一样到战场上去建功立业。

2012年,18岁的陈灿鹏毅然而坚定地选择了绿色军营,继续祖父、父亲的从军征程,成为陈家的第三代军人。

或许是从小受到父亲的熏陶,陈灿鹏到部队不到1个月,口号喊得分外响亮,军姿站得特别标准,体能训练不管再苦再累,他都能坚持到最后。由于表现出色,新兵连结束后,他被选到广东武警二支队运输中队学习汽车驾驶技术。

无论是“兵爷爷”还是“兵爸爸”,他们都这样要求陈灿鹏:“好男儿就当精忠报国,在部队里大有作为!”在2013年春运期间,陈灿鹏和战友们负责广州火车站区巡逻执勤任务。在巡逻执勤时,一名青年在拥挤的人流中突然晕倒,危急时刻,他和战友用双手把这名晕倒的青年高高托起,在人潮人海中把青年安全救出。有一次,在候车进站的队伍中,一位60多岁的旅客不停地左顾右盼,似乎非常着急。这一切都被细心的陈灿鹏看在眼里,他主动走上前去询问。原来,这位旅客的行李太多,进站口太拥挤,担心自己提不动行李,所以就显得犹豫不决。陈灿鹏了解情况后,立即和几个战友帮他扛了所有的行李。老人很感动,高兴地说:“我们回家的东西很多,拿起来很麻烦,他主动来帮我们,我真是讲不出来的高兴……” 

来源:潮州日报   责任编辑:匿名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搞笑短剧:抽奖

潮汕爆笑短剧:铁嘴李-2010贺岁片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