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眼下是我市创建省文明城市迎检冲刺的关键时刻。8月,我市启动创文 “礼仪推广”主题月实践活动,广泛发动市民积极参与,践行文明礼仪,提升文明修养,培育城市文明新气象。近期,本报记者分别从公共场所注意文明礼仪、出游如何树立文明形象、文明礼仪教育从小抓起、家长如何示范引导孩子养成文明礼仪习惯、如何做一个文明好孩子等方面进行采访,盘点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礼仪问题。
乱丢乱扔垃圾、随地吐痰、车辆乱停乱放、搭车争抢拥挤、公共场所吸烟等不文明行为,你做过吗?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在公共场合,有一些人不顾环境卫生和他人感受,做出不少与文明相悖的行为。
随意停车易致交通不便
近日,记者和朋友在一家快餐店就餐,一名妇女突然气势汹汹走进店里破口大骂,骂得全店的人都“一头雾水”,骂了一通之后,大家才清楚是她的车子被“包围”了。原来,快餐店的隔壁是一家商店,每到餐点时间,门前的单车、摩托车、小轿车等“横七竖八”停放着,总是“早来的出不去,晚到的进不来”。该快餐店保安告诉记者:“由于是在用餐时间,车辆经常蜂拥而至,很难管理。因此这种随意停放车辆的不文明行为经常出现,不仅造成周边交通不便,而且影响了市容,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行为。”
停车似乎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但却体现着市民个人的文明程度,很多市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纷纷表示,这些行为都严重影响了个人和城市的文明形象,市民陈小佳说:“我们每一次停车都要养成一种想着别人、想着后面来车的习惯,不随意乱停乱放,以免阻碍其他车辆通行,影响停车场秩序。只有人人文明,社会才会文明。”
文明搭车养成好习惯
最近,记者在市区某车站蹲点看到,公交车尚未到站,乘客们就已匆匆挤向围栏处,争先恐后地越出人行线。为了抢得座位,全然不顾上下车的秩序和礼让老弱病残者。在车上,一些乘客把用过的纸巾随手丢弃,甚至扔出窗外;有的在车上吃东西,到站则直接下车,车上“遗留”一堆垃圾,这种种不文明的现象,表明市民的文明素养还有待提高,文明风尚的践行仍需加强。
行车停车要遵守交通规则
在市区进贤门大道和沿江北路部分路段,我们常常会看到车停马路中驻足谈话的人,偶尔还能目睹熟人相遇的“感人”场面—— 一边高声呼唤,一边加大车速追赶。虽说这种行为不会造成交通阻塞,但是由于没有遵守交通规则,不少行人因此得小心避让,甚至有不少车辆得临时改换车道。这一常见的不文明行为,既隐含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又给来往的车辆带来不便。
在公共场合,平时一些不起眼的细节,都能体现市民的文明素质,只有注重和改进这些细节,才能构筑起我们文明社会的和谐和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