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方晓F 实习生 陈琳 梅一帆 裴蕾)眼下,粮食收割、晒谷虽已告一段落。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近几年来,由于农村越来越多的空地盖起了楼房,可以晒谷的地方逐渐“缩水”,不少农民都把稻谷运到市郊来晒,市郊部分空旷的马路“变身”晒谷场。
前段时间,华新城附近澄海路中段至市中心血站门前的柏油马路上就铺满了正在暴晒的稻谷,路面上的稻谷铺得相当均匀,布满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有的上面还用塑料袋压着,路的尽头还有一座座谷堆。晒谷的场地占据了澄海路后半段的大部分地方。晒谷人表示,这里往来车辆少,场地开阔,挺合适晒谷的。而有过往司机则抱怨,走了一半只能停下犹豫——满路的稻谷,继续前行则会碾压到粮食,不走则无法到达目的地。”
记者采访了解到,每年一到晒谷时节,一群来自福建,或者惠来等地的人就犹如候鸟般“准点”来到汕头,当起晒谷帮工,赚取工钱。一名姓徐的来自福建的大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每年她都会来到汕头帮人家晒谷。像今年,她与几位老乡一起,为潮阳西胪一种粮户打工。种粮户将收割的稻谷运到汕头市区后,就由他们负责每天的晾晒。他们一般在晒谷场旁边搭起简易的帐篷,吃住都在帐篷里,一呆就是个把月。虽然平时苍蝇、蚊子也挺多,但他们大多都习惯了。据徐大姐介绍,在晒谷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他们一般每天清晨5点半开始劳作,将稻谷摊到路面上,时不时还要为稻谷“翻身”,一般晒到傍晚6、7点,然后再收起,通常要收到晚上11、12点。一天下来,晒谷人大多累得精疲力尽。据徐大姐透露,每天劳作10多个小时,工钱约100元,他们是按工时发工资的,一人一个月下来收入大概3000元。
据种粮户介绍,乡下晒谷场一般选择在屋前空旷的广场、学校操场等,但现在农村很多空地盖起了楼房,晒谷的农户又多,晒谷场显得拥挤,于是不少农户将粮食搬到市区空地来晒。采访中也有市民认为,占用城市道路晒谷,不仅影响路面畅通,也存在安全隐患。他们建议,能否另觅空旷地方,既解决晒谷问题,又不影响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