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我市在保护城市历史文化方面动作频频,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建筑、文物得到充分保护和有效利用,城市文化特色作为一种元素,在小公园文化保护区、潮汕文化博览中心、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一以贯之。本报一向密切关注汕头历史文化的传承发展问题,近日派出记者采写了一批稿件,从今天起推出《延续城市文脉 串起精神纽带》系列报道,敬请广大读者垂注。
本报讯 记者王开颖述评:汕头开埠百多年,独特的地理位置及人文历史决定了其经济的外向和文化的多元,也因此留下了一批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光阴荏苒,旧城旧物垂垂老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新区的延伸而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正如我市一位学者所言:历史是“根”、文化是“魂”,一座城市如果只有高楼大厦,只有发达的经济和物质条件,没有属于自己特色的文化底蕴,这样的地方是没有灵魂的。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采取切实措施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高起点、大手笔规划地标性文化中心和华侨华人文化深度融合先行区。开埠文化陈列馆、潮海关钟楼旧址、侨批文物馆新馆以及正在规划的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汕头历史文化保护区启动区项目等,点面结合,从小到大,从旧到新延续着城市的文脉,串成了一根强大的精神纽带,展示出一个以城市文脉为特色的新项目、新区域,推动着汕头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旧址修复还原一段开埠历史
再没有什么东西比实物更能勾起人们的怀旧思恋情绪了,老一辈海外潮人回汕后念念不忘的总是“小公园”和“南生公司”。位于金平区永平路1号楼、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的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便是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实物”,这座已有百余年历史的三层欧陆式建筑物当年曾是日本台湾银行汕头支行所在地,见证了汕头开埠的履迹。
经过妥善的保护和修缮,2010年12月21日,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正式开馆。近3年来,前来参观的海内外人士络绎不绝、好评如潮,里面荟萃汕头开埠历史文化的一批资料图片、文物和文化艺术品,在演绎着“让历史告诉现在”主旋律的同时,也让每一位汕头人倍添自豪与爱乡之情。
跟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隔街相望的,是建成于1921年的潮海关钟楼。它是汕头开埠后最早的建筑之一,也是目前全国保存较为完好的民国早期海关钟楼之一,占地面积2706平方米,镶嵌在其正门楼顶的大钟为花岗岩石面、黑色罗马数字,每天早上6点开始报时、晚上10点结束,每整点报时一次,悠扬的钟声成为当时外轮通关及汕头的标准时间,在老一辈汕头人的心中长久回荡。2007年,我市对潮海关钟楼旧址进行修复,并在此设立“汕头海关关史陈列馆”,次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至今已接待2万多名各界人士进馆参观。 2010年5月,“潮海关旧址(钟楼)”被确定为广东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侨批是早年海外华人华侨寄给国内侨眷的书信与汇款的合称,今年6月侨批档案入选“世界记忆遗产”。早在2004年4月,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便建立了全国首家侨批文物馆。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积极推动下,今年7月27日,汕头侨批文物馆新馆在汕头开埠发源地的外马路18号原中国银行汕头分行旧址开馆,成为世界上唯一一座侨批专题博物馆。新馆面积2000平方米,共收藏了12万封侨批,展出内容比以前更为丰富。年逾九旬的香港潮属社团总会创会主席陈伟南先生在出席开馆揭牌仪式时高兴地说,侨批是爱国史、华侨史的见证,汕头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学生来参观,进行历史文化教育,弘扬爱国爱乡精神。
我市还委托北京大学中国城市设计研究中心等对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总体规划、城市设计和策划包装,打造全国开埠商业文化活体博物馆。近日,汕头历史文化保护区启动区项目的建筑和景观工程方案已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公示。启动区项目位于永平路与怡安街,设计范围4.26公顷,目前仍保留着邮政局、开埠文化陈列馆、永平酒楼、延寿善堂、永平商场、南京旅社等一批独具特色的老建筑。规划提出将保持原有城市肌理和街巷系统,在充分尊重原有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将建筑脱落、缺失的部件进行还原修复,再注入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和新兴产业,提升其活力和文化价值,增加街区亮点。
新区缔造突出华侨文化特色
在着手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市委、市政府从打造区域文化中心、提高汕头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高度出发,积极谋划建设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和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致力构建汕头未来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平台,进一步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形成尽快赶超全国、全省发展水平的新动力。
汕头是我国著名侨乡,汕头经济特区因侨而立、因侨而兴。去年省政府批准了《汕头海湾新区建设工作方案》后,我市围绕深入挖掘华侨和对台资源潜力、搭建增创特区新优势的战略平台,提出在海湾新区的核心区高水平规划建设36平方公里的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打造“中国华侨门户”和汕头特区“升级版”。试验区建成后,我市将先行先试地开展科学用海、特色金融、国际营商规则等方面的政策创新和突破,以支持海外华侨参与祖国和家乡建设。试验区将依托汕头特有的丰富华侨资源,探索构建面向华侨华人的金融服务重要平台、面向全球的国际采购和商贸物流中心、面向世界华侨华人的文化交流基地,发展成为华侨经济文化深度融合先行区、全球华侨资产管理区域中心、国家改革开放新高地。目前,我市已委托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编制总体规划,相关工作得到了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今年将完成产业发展、区域建设用海、基础设施建设等3个专项规划,并争取年内列入国家区域工作计划。
在南滨路片区规划建设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同样备受广大市民瞩目,近期公开征询公众意见的三个主题设计方案已引发热议。该项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带领的团队负责设计,规划面积约12万平方米,集文化展览、休闲旅游、商业餐饮等功能于一体,将打造成为一处依山傍海、具有潮汕特色的人文景观中轴线和城市游憩商业区(RBD)。
近期,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打造区域文化中心的意见》,显示出对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数年,汕头在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方面必将力度更大、更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