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 蔡晓丹 实习生 张合子 摄影报道)连日来的高温天气,不仅让市民倍感不适,就连田地里的蔬菜也频频“中暑”,患上“高温病”——除了减产,蔬菜质量也明显下降。为了丰富市民的菜篮子,提高蔬菜质量和产量,近期,菜农们也想方设法为蔬菜“防暑降温”。
近一个月来,降雨、高温天气轮番上演,这让不少靠天吃饭的菜农十分犯愁,辛苦种植的蔬菜,先是被淹烂根部,后又被烈日高温“烤熟”,收成大受影响。近日,记者走访了龙湖外砂、新溪等地的菜园,下午4点多,园地里仍旧热气逼人,很多菜农顶着烈日在劳作。种植了几十年蔬菜的陈伯和老伴在菜园里忙着收割通心菜和春菜。陈伯介绍说,高温天气容易导致蔬菜出现早衰症状,植株萎缩、叶片变黄,有些植株则提前枯败,产量和质量明显下降。“我们种植了一厢葱,将近一半被晒枯萎。”陈伯无奈地告诉记者,在高温天气下,叶子菜不仅长相差,产量也低,收割后还要摘掉一些生花斑、发黄的叶子,整体收成减少了四成左右。
记者走访时发现,为了应对连日来的高温天气,提高蔬菜质量产量,丰富市民菜篮子,菜农们纷纷采取了一些“防暑降温”的措施。不少农民在菜地上搭建菜棚,支起黑色遮阳网,减少太阳直射。“这几分地刚种植了芥蓝,如果不铺上遮阳网,不用一天时间菜苗就会被晒死。”菜农蔡先生说,30℃以上的高温天气,最好能给蔬菜盖上遮阳网,但耗费的工力大,也增加了蔬菜的种植成本。为了及时给蔬菜“解渴”,近段时间来,菜农也相应增加浇灌的次数。菜农谢伯两亩蔬菜地种植了春菜、油麦菜、韭菜、葱、番薯叶等蔬菜,他告诉记者,每天都要浇灌近百担水,早晨浇一次,临近中午再浇一次,以防蔬菜缺水被晒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