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民刘先生向记者反映,他的手机多次被莫名其妙地扣费,后来发现是因为孩子玩游戏时,误点了游戏页面的“提示”。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也曾遭遇过类似的扣费“陷阱”。
收费游戏扣你没商量
“我手机里装了一个叫‘疯狂猜成语’的游戏,本以为给女儿玩正合适,可以增加她的词语量,谁知道手机给她玩了一下,就被扣掉差不多200元。”说起前几天的经历,刘先生觉得这钱花得冤枉。原来在该游戏左上角有一个“提示”标示,按一次会提示一个字,但立刻被收取一定的“金币”,而游戏金币可用现金抵换。由于刘先生的手机号码与银行卡直接绑定,所以按了几次便被扣掉近200元。刘先生从短信中得知“被收费”时为时已晚,他只得禁止孩子玩该游戏。
说起孩子玩游戏被扣费的事,不少市民都有与刘先生相近的经历。市民林先生在一部不常用的手机上装了一个“爱游戏”的手机游戏软件,一开始林先生并不知道该游戏需要收费,但有一次发现儿子在玩该软件中的“捕鸟达人”后,手机忽然收到短信称“感谢您使用捕鸟达人游戏的兑换金币1200功能,成功支付5元。”而且连续收到2条。林先生这才仔细查阅此前的一些短信,这一看便吓一跳:“对对碰”扣了20元,“鳄鱼小顽皮爱洗澡”扣了12元……
孩子玩游戏家长要把关
记者了解到,许多手机游戏通常都有一些“复活”、“提示”、“道具”等功能,此类功能通常都要收取一定的费用。现在许多孩子都喜欢玩手机游戏,孩子自控能力较弱,也无法分清是否会被扣费,而且孩子在玩游戏时,家长也不可能一直陪在旁边看着,所以很容易掉入“扣费陷阱”。
那么该如何避开这个“扣费陷阱”呢?从事手机修理行业的陈先生建议,家长应对孩子玩手机游戏有所控制,能不让孩子玩最好,如果无法控制,也应该告诉孩子,不要随意点击游戏中出现的提示键,更不要随意下载手机游戏。孩子玩的游戏,家长自己可以先玩玩看,如发现有异常应及时卸载,在将手机交给孩子时,应关闭其上网功能,这样可能杜绝一些扣流话费、骗点击的广告,避免打开一些恶意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