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邓丹丹 实习生陈燕璇) 近期,我省个别地方出现了流行性腮腺炎聚集性疫情,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我市各医院接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并未明显增多,且多为散发病例。不过,医生提醒说,通常4至7月为流行性腮腺炎多发期,市民不可掉以轻心,特别是青少年儿童暑假前往公共场所或外出旅游时应注意预防感染。
流行性腮腺炎,在潮汕地区常常称之为“猪头肥”,多见于4至15岁的青少年儿童,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春季最为高发,常在幼儿入托、新生入学时爆发流行。目前正值暑假,腮腺炎发病率虽相对春季有所下降,但依然属于多发期,一些市民预防意识相对较弱,散发病例时有发生。“不少市民对于防治流行性腮腺炎还存在认识误区!”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温文川介绍说,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有些市民认为“猪头肥”只是幼年儿童的“专利”,还有人认为在肿大的脸上“画虎”就能起到治疗效果,其实这些认识都是不科学的。据介绍,流行性腮腺炎不仅发生于幼童,也可见于青少年,甚至成年人也不例外。温文川说,近日医院就接诊了一名16岁的腮腺炎患者,由于重视不够就诊不及时,患者出现了睾丸炎等并发症。另外,在病患处写上“虎”字或“王”字等民间“土法”其实对于治疗“猪头肥”并无用处,如果病人患的是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在皮肤破损处“画虎”反而可能导致感染,弄巧成拙。
医生建议市民,要预防流行性腮腺炎,中小学生等高危人群应注意个人卫生,要勤洗手、多锻炼,外出娱乐休闲或者旅游时尽量少到通风效果不好的公共场所逗留,一旦患病应自觉隔离并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