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光盘重镇”的转型之路

潮阳和平镇积极引导企业引进最先进的光盘生产线,让传统产业焕发生机,增强发展后劲。图为LED企业生产车间。 本报记者 林馥盛 通讯员 陈春晖 摄

  走进潮阳区和平工业园区,道路四通八达,厂房鳞次栉比,货车穿行之中……这是潮阳区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的真实写照。

  熟悉和平镇的人都知道,和平镇是潮阳的工业重镇,民营经济活跃,产业基础扎实。特别是音像制品产业,长期以来,是和平镇的支柱产业,该产业在粤东乃至全国都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但随着科技进步和产品更新换代,传统的录音、录像、CD-R光盘等音像制品受到挤压,该镇产业转型、加快发展的任务重、压力大。

  要不要转型发展,怎样转型发展?和平镇副镇长许少卿坦言:“维持传统发展方式,即使暂时保持了经济指标的增长,但最终是不可持续、没有生命力的。惟一出路就是坚定不移地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许少卿认为,园区主要投资主体是村居规划,企业自主建设,因此镇通过扶持、引导、加大投入,逐步完善园区配套,引导转型升级。

  和平镇没有把光盘的传统企业作为包袱,而是视之为转型发展最现实的资源,通过积极引导企业引进最先进的CD-R、DVD±R光盘生产线,让园区内传统产业重新焕发生机,增强其发展后劲。目前园区现有录音、录像、光盘等音像企业96家,年产值70多亿元,约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一半。其中,粤东、昂特、粤华、奥林、星光、鑫谷6家音像企业自2002年8月至今,投入18亿元,引进CD-R、DVD±R等光盘生产线128条(其中DVD±R生产线78条),年生产可记录光盘14.6亿片,列全国区(县)级同行业生产首位,粤东、粤华等3家公司CD-R光盘产品被省科技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

  如果说和平镇传统企业转型升级迎来发展第二个春天的话,那么新兴产业项目的引进则将为和平镇加快扩张经济总量注入新的后劲。“产业转型首先是思路转型;产业升级首先是理念升级。”和平镇全镇上下充分认识到,一个镇要获得持久发展的动力,必须不断培育新的产业。许少卿介绍,近年来园区紧紧围绕“发展新兴产业、壮大纺织产业、提升电子电器产业”的思路,用活“三旧”政策,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如今,和平镇新兴起的企业有蕾琪化妆品、雅尔乐、骏达等若干家企业,成为园区发展的后起之秀。

  3年前,从家庭作坊起家的雅尔乐服饰有限公司厂房只有2000多平方米,年生产能力200万件(套)。进驻潮阳区和平工业区后,该公司利用用地、水电等园区一系列优惠政策,致力技术研发,强化生产管理,不断发展壮大,如今拥有厂房2万多平方米,年生产能力600万件(套),比之前翻了3倍,产品远销全国31个省市。走入骏达实业有限公司,记者看到,生产线上的工人们正在忙活着,从电线连接、装入插头、固定螺丝到检测、插座装配、包装等紧张而有序。董事长马楚标告诉记者,区委区政府、和平镇用活了“三旧”政策,如今项目用地有了保障,企业投资积极性高,很多企业都不断加快转型升级,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今年产值预计在2000万美元,计划到2015年出口突破1亿美元以上。”企业从生产彩条布转型升级之后,马楚标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作为存量土地稀缺的和平镇,加快工业发展必须着力打造工业园区、推动工业进园,成为促进投资扩产、加快转型、集聚发展的必由之路。记者了解到,和平镇将进一步配套完善园区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加强企业服务,并加快转移落后产能,整合闲置厂房,盘活闲置土地,“腾笼换鸟”,引入市场前景好、环保型、创税高的项目,壮大园区实力,同时将鼓励发展新兴科技产业,从金融税收政策倾斜扶持,解决企业融资难,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      本报记者 林馥盛

 

  记者感言

  “没有一个企业可以始终生产一种产品,转型升级是企业发展的规律。”采访中和平镇不少企业家表达了这样的心声。

  “转”意味着“变”。曾经是民营当家、光盘为主的和平镇,产业转型、加快发展的任务重、压力大,和平镇通过巩固提升音像制品产业、加快发展纺织内衣产业、鼓励发展新兴科技产业三大经济引擎,为产业结构勾勒出更为迷人的“微笑曲线”,产业转型升级之路走得十分稳健。

  如今潮阳区工业园区正以和平工业园区为样板,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倾力,使市场机制、企业行为和政府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企业转型升级。

来源:汕头日报   责任编辑:黄幼华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搞笑短剧:不孝儿分财产

潮汕首部潮语校园青春偶像剧《校园青苹果》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