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普宁职校深化改革 校企合作拓宽就业门路

  学生尚未毕业就已经被抢订,连年就业率达到九成多;6月份的校园招聘上,学生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达80%以上,几乎变成对准在校生提前一年进行的“预订会”……

  在今年这个被网友戏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里,普宁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普宁职校)的上述数据显得十分突出。为何该校毕业生就业能“一枝独秀”?是什么让中职生在人才市场“炙手可热”?记者近日进行走访,力求破译普宁职校学生就业的“逆市飘红”。

  现 象:就业率高达99%,“出口”带动“进口”

  近日,记者走访普宁职校时,2013级的新生报名正在开展。在招生现场,记者发现不少中考分数线高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正争相报读该校,不少专业早已爆满。“学校今年计划招生3000多名,现在报名人数已经远远超过这个数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道。

  在这个火热场面的背后,是该校连年99%以上的就业率。该校服装设计与营销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张浩瀚告诉记者,就业对于他们班里的同学而言并非难事,虽然明年才正式毕业,但目前班里已经有超过8成学生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服装赛项中,张浩瀚与同学黄洪宝分别夺取服装设计和服装工艺项目二、三等奖。在他眼里,就业不仅仅是找一份工作,他更注重质量,“我在招聘会现场对比了好几家企业,才在老师的推荐下来到现在的公司。”根据该校的统计数据,张浩瀚所在班级并非特例:今年该校2500名应届毕业生已经有2488人就业,就业率达到99.5%,其中轻纺食品类专业的289名毕业生已经有287人找到工作,而财经商贸类毕业生人数高达1085,也已经有1081人走上工作岗位。

  “职校现在是‘进口’和‘出口’两旺。” 该校校长江瑜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幽默地概括了该校招生报考火爆、就业渠道通畅的情况,“正是‘出口’带动了‘进口’,学校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专业技能扎实、综合素质高的毕业生,其中不少已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中高层管理人员,受用人单位广泛赞誉。学校办学质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自然而然就受到学生欢迎。”形成这种可喜局面的,正是普宁职校在巩固软硬件条件的基础上,深化教学改革,突出办学特色,打造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

  支 撑: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打造优质师资队伍

  “办教育,首先要有过硬的软硬件设备!”江瑜彦告诉记者,近年来,学校千方百计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不断优化办学条件,多方筹措资金扩建校舍,先后扩建校本部、新建北校区,并规划建设了实训基地。记者在实训中心看到,该中心设立有9个实训区、64个实训室、24个理论教室。“中心能够同时容纳3000人进行实训,为学生真正掌握专业知识和实用技能提供了保障。”该校副校长林焕荣介绍,学校非常重视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现有6个校内实训基地、22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每年都接纳学生实习。

  在该校实训中心,记者遇到毕业于天津高校的汽修专业教师唐培峰,“这里发展环境不错,学校每年都会选派教师参加国外培训,或者参加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培训。每次长达3个月,短的也有1个月。” 唐培峰说,他当年正是看中该校良好的人文环境、发展平台,才从北方来到南粤。对此,江瑜彦表示:“学生成才需要高质的师资队伍,根据职教特点,学校着力打造一支强大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了让教师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努力营造以待遇留人、以情感留人、以事业留人的环境氛围和吸引人才、稳定人才、用好人才的激励机制。”据了解,目前,该校有专任教师392人,专业课教师267人,其中“双师型”专业教师218人,占专业教师比例的80%以上。

  特 色:学校企业深度合作,建设特色突出专业

  “职校办学就要有职校的特色,要与大学有一定的区分度,普宁职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开设特色专业。” 江瑜彦介绍,为适应普宁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以及揭阳建设发展大项目对人才的需求,学校积极探索,及时增设新专业。仅最近3年,就新开设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石油化工、企业环境管理、法律文秘、金融保险、中药制剂等专业,目前就业情况较为乐观。

  特色专业如何突出技能教学,优化人才培养成为关键。几年来,普宁职校成功探索和实践了 “一体化”、“模块化”、“ 项目化”及“企业课堂”、“场景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学生综合技能与职业素养不断提升。在该校的实训中心,记者看到,整齐的课桌椅旁边就是用于实操的机器设备,平时学生上理论课后便立即进入实践训练。张浩瀚就告诉记者:“学校的‘一体化’教学,十分接近企业的工作模式,使我在实际工作中很快上手。”

  此外,该校积极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了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机制,是普宁职校提高学生素质,拓宽就业门路的重要途径。江瑜彦说:“多年来,学校先后把幼儿园、服装厂、药剂厂等企业引进校园,作为相关专业的校内实践基地,把课堂设在车间。”

  近年来,该校汽车维修专业先后与“博世”、“斯必克”等大型汽车企业合作,富有成效地促进了汽修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我们时刻掌握和更新车型,让学生了解汽车行业的最新情况。”该校还先后与多家企业合作开办了学前教育、电子技术、烹饪、服装制作等工读班。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学校为企业培养、输送实用型和技能型的紧需人才,企业为学校提供适应企业用人要求的技术标准。一方面,学校与企业之间形成了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工读班既能减轻经济困难学生的家庭压力,又增强了学校的吸引力,最终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三赢”。

  同时,该校高度重视学生德育培养工作,多措并举,深入开展各项思想教育活动,多形式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硕 果:“金字招牌”纷纷到来,师生获奖不断

  在毕业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每年都深受各行各业欢迎的同时,首批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广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广东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广东省绿色学校”、“揭阳市文明单位”、“普宁市文明单位”等一块块“金字招牌”纷纷到来……

  师生参加国家、省、市各级有关比赛也获得突出成绩,教师先后有50多人次荣获各级先进称号,有近200人次在各种比赛中获奖,最近,2名学生分别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服装设计与服装工艺项目二、三等奖……

  普宁职校的职教之路将越走越宽广。

  普宁职校突出技能教学,着力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图为学生们在上汽修专业实训课。王俊填 摄

  时 评

  特色职教破解就业难题

  陈启何

  据统计,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699万,与此同时不少企业仍然“一将难求”。毕业生‘找工难’和企业‘招工难’并存,这反映出劳动力市场供给和需求之间不匹配、劳动者技能素质与岗位技能需求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

  人社部门曾分析,这种结构性矛盾,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那么从人才培养机制着手,从制度设计上真正实现人才有效、高质量培养,无疑是一个有效的解决之道。

  普宁职校在办学之中,大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特色办学道路。在专业设置上,瞄准人才市场需求,使人才培养与本地区产业结构相适应。如当前揭阳市加大石化项目的投入建设,该校便抓住契机开办石油化工专业;普宁重点发展纺织服装、医药两大支柱产业,该校即与相关行业企业合作办学。同时,该校深化校企合作,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开办“企业课堂”、“车间课堂”,让学生零距离接触企业工作模式;实施“6S”管理模式,使“准职业人”提前感受企业管理文化等。这些举措,正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所在。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人口红利渐失的形势下,要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人才需求必然转向多层次,因此,职业教育在努力优化人才培养,提高人才质量上意义重大。普宁职校的特色办学,不失为积极有益的探索。

  职校生的就业故事

  2005级文员与电脑专业的庄秀端,现为普宁盘龙湾温泉度假村有限公司营销部经理。她依然清晰记得2007年普宁职校毕业生招聘会的那一幕:“我们公司现在缺一名行政文员,谁愿意试试?”“我……想毛遂自荐,可以吗?”在众人一片静默中,她独自一人站了起来,对着普宁盘龙湾温泉度假村有限公司的副总大胆说出了她的心声。

  就这样,她顺利应聘到盘龙湾温泉度假村上班。从行政文员到销售经理,一个个脚印见证了她的成长。回忆往事,她认为如果当初没有选择到普宁职校学习一技之长,没有在招聘会上的“毛遂自荐”,可能也就没有如今的成就。庄秀端说:“青年人要勇于适时地亮出自己!”

  罗伟鸿是普宁职校2009级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深圳华之海实业有限公司采购主管,在校时深受“6S”管理(整理、整顿、清理、清扫、安全、素养)管理文化熏陶。毕业后,罗伟鸿在深圳华之海实业有限公司工作,把普宁职校“6S”管理模式带到公司,为了保证公司的货物能够当天发出去,不惜加班加点。他因工作勤奋,吃苦耐劳,表现突出,被提升为市场采购员。几个月后又被提升为市场采购组长。他明白:“机遇与挑战同在,要勤奋努力,做好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来源:揭阳日报   责任编辑:黄晓芸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搞笑短剧:大人物

贺新年全新潮汕小品:分家(第四集)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