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一到暑假就成半个“大人”

合力抬袋。

  做买卖,暑假里的独特社会实践。

  对于不少外来工子女而言,他们的暑假一直扮演着“小鬼当家”的角色,或随着家长“上岗”做买卖,或帮忙顾家照看弟妹,小小年纪就提前感知生活的酸甜苦辣。

  在陈厝合市场一蔬菜店里,12岁小红手持一个花洒正在给一堆蔬菜洒水。“妈妈说,洒水后,蔬菜卖相会更好一点,更容易卖掉。”小红是河南人,在陈厝合小学读5年级,放暑假后,小红没有像城里小孩一样上英语培训班,也没有跟伙伴们结伴出去游玩,她每天带着读三年级的弟弟,一起来菜店帮父母卖菜。“如果让孩子出去玩,我们怕不安全,让姐弟俩来帮忙卖菜,体验一下劳动的辛苦,也算是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小红母亲说。

  小红姐弟白天在店里帮忙,晚上回家做作业、看看电视。她说,自己很想念河南农村老家,那里有她的童年伙伴,以前放暑假玩伴们撒丫子往田野跑,挖番薯烧烤,采野花做花环……那里的暑假孩子们没有菜市场,没有讨价还价,只有一种叫做“快乐”的童年。

  “如今放假了,每天的快乐时光就是傍晚这段时间,”10岁的安徽人小雄告诉记者,她母亲在一服装厂上班,父亲开摩托车载客,早上七八点,父母就先后出门上班了,傍晚7时许母亲才回家,父亲则要到晚上10点多才收工。所以暑假基本上都是他和6岁的妹妹呆在广兴村的出租屋“小鬼当家”,和妹妹玩拼图,让她画图画。中午,小雄就将早餐还剩下的白粥热一热或是泡份方便面,兄妹俩对付吃完一顿,然后就哄妹妹午睡,他自己则写点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们也想到公园游玩,想上‘麦当劳’吃大餐,但爸爸妈妈赚钱十分辛苦,也没时间带我们出去玩。”每天傍晚时段,小雄兄妹俩就来到楼下房东所开的超市门口玩耍,那里聚集了很多像他们一样的外来工孩子,大伙儿聊天看大人下棋、打扑克。有时大热天玩累了,就在路边买白冰棍,最奢侈的就是2元的甜筒雪糕。每次吃都得小心翼翼,生怕化得太快。吃完雪糕舔舔嘴巴,仰望天空,一脸的幸福。

  和小红的卖菜生活类似,9岁的小彬也是随同母亲踩着大篷车到金新路早市卖服装,收摊回家途中,看到母亲费力踩车的样子,跟在车后的小彬急忙帮忙推车,懂事的机灵劲让母亲既欣慰又辛酸:城里娃如同“小皇帝”,哪用着早早起床随家长“上岗”啊?同样,在陈厝合宁合街走访,一些街头的果汁冰、水果摊档,也能看到小孩子帮忙收钱、削水果的身影。他们的暑假生活多了一项“社会实践”,那就是帮父母上街摆摊、看店、谋营生。

  本报记者 林子海 林鹏 摄影报道

来源:汕头都市报   责任编辑:郑钟展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搞笑短剧:打野鸡

潮汕故事剧:混战六合彩(第一集)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