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叫做佐藤航平,来自日本早稻田大学。”带着一脸阳光的笑容,他出现在汕头大学的一间教室里介绍自己。
5月中旬,23岁的佐藤背着包来到潮汕,这是他在中国行走的第24个城市。3年前,他开始学中文,如今已能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与中国人交流。大学时又在上海的复旦大学做交换学生一年,对中国的文化和风土人情一点都不陌生。他曾说“中国,可以说是我的第二故乡”;甚至笑称“我是一个国际的人,而不只是一个日本人。”
高中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
“我的祖先曾是武士。曾祖父是警察,而我的父亲是海上自卫队的(军人),我的弟弟也是一名现役军人。”在军人世家长大的佐藤航平,性格外向开朗。高中时,他参加日本外交部组织的日中友好高中生访华交流项目,有机会来到中国,自此和中国结下不解之缘。
后来他考上日本顶尖的早稻田大学,修读国际政治经济学部,选择汉语作为第二外语,并在与中国留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萌生了来中国交换学习新闻的想法。“我读的是国际经济专业,但是我本身对传媒也很有兴趣,想通过传媒的角度来看待中国、日本的政治和经济发展,因此也就选择了复旦的新闻专业作为我的‘副专业’。”
得到很多中国人的帮助
热爱旅游的他,像其他的背包客一样,喜欢背着背包四处旅行。在复旦大学读书期间,已经行走了十几个城市,还曾独自北上到达黑龙江的漠河。每到一个地方,佐藤都会很主动地和当地人聊天,了解他们对目前的一些事情的看法,也在这个过程中渐渐锻炼了自己的中文表达能力。
他对中国人的印象,并没有好和坏之分,因为他认为社会本身就是复杂的。“在上海的时候,我得到了很多中国人的帮助,我很感谢他们。而在武汉旅游的时候,刚好碰到‘钓鱼岛’事件,我成了人人喊打的‘日本鬼子’,甚至连旅馆都找不到,幸好有个当地的学生帮助了我。”而在这一过程中,佐藤也渐渐发现,两个国家的年轻人能开诚布公地交流,对于两个国家的民间关系,是非常的重要。
对汕头鱼丸赞不绝口
尽管是第一次来潮汕地区,佐藤对潮汕却并不陌生——在日本的时候,他曾在中国地图上留意到了汕头。“在日本,中国地图上有三个地方是用罗马音标记的,汕头、厦门和澳门。汕头被叫做Swatow。”而在复旦大学的时候,他也认识了不少热情开放的潮汕朋友。
这次潮汕之行,他来到了潮州和汕头。独立性很强的他,在潮州一人逛完了“潮州八景”,并用相机记录下了当地的风土人情。而在汕头的时候,他同笔者一起参观了汕头的小公园、海滨长廊等地方,并最终来到了汕头大学。“海滨路还是很有特色的,有点像上海的外滩。”他评价道,同时也对汕头新鲜的鱼丸以及美丽的汕大图书馆赞不绝口。“有机会我会再来的。”他笑着说。
张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