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盛夏时节,在白昼热气逐渐消散的夜晚,携家带口或邀约三五知己到树木林立、绿草茵茵的公园,散步纳凉,吹吹海风,是最惬意不过的事。我市中心城区公园于去年实行免费开放,使公园成了不少市民休闲的首选去处。不过,就在公园“免单”之后,游客增多,人员变得混杂,商贩入园设摊叫卖,原本清静悠闲的园区几成一个“大集市”。
日前,记者就此情况进行了一番走访调查。
商贩“圈地”经营,公园一股“集市味”
连续几个晚上,记者对中心城区的几家主要公园进行了走访,发现只要没碰上下雨天,夜晚的公园就热闹非凡,而且与白天相比,晚上的园区更是增添了一股“集市味”。
华侨公园的观海茶座晚上人声鼎沸,海风吹拂下茶香四溢,但与公园环境不协调的是,烧烤食物散发出的呛鼻炭烧味。走进茶座一看,多个茶桌上不仅摆放茶具,还有一盘盘花生米和烤串。据现场茶客们称,这些都是茶座兜售的配茶食品。再看看桌底下,饮料瓶、竹签、花生壳、用过的纸巾、吃剩的食物残渣满地皆是,临海草坪斑斑点点,海面上也漂浮着塑料袋等垃圾,好端端的园区一角俨然成了路边集市,让人不免连叹可惜。
在中山公园、金砂公园和星湖公园,这股“商业气息”也颇为浓烈。在园区步道上,有小商小贩摆位设摊。这边推车叫卖甘草水果、雪糕冰棒或兜售果汁饮料,那边拿起遥控器遥控电动小玩具,连声音带灯光地兜来兜去吸引游客注意。在草坪上,有商贩撑起几张小桌子和塑料小椅,开起茶座;还有套圈、打地鼠等小游戏摊位散布园中多个角落,吆喝声、讲价声、玩具声、音响声……混杂在一起犹如一连串不和谐的音符,打破了公园原本的安宁。
园区很“受伤”,绿化保护栏被踩损踢烂
流动摊贩的进入,让公园沾染上“集市味”,而免费开放后,庞大客流中的一些不文明游园行为也让园区环境和公共设施很是“受伤”。
记者日前在市区几家公园走了一圈,发现不论是绿化带还是园区小道,都有果皮纸屑或饮料罐子的身影。尽管绿化带边上都安插了不少醒目的“请勿践踏”警示牌,但好些鲜花嫩草仍然被摧残得不成样子,有的保护栏甚至被踩烂踢烂。而绿茵中随处可见的垃圾同样成了园区内一道异样的“风景”。
在华侨公园,一位推着满满一车垃圾的保洁工人无奈地对记者说,自打免费开放后,公园更加热闹了,但园内的垃圾也多了,他们每天得来回清扫好几遍,但还是扫不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