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村里的孩子上学都要走漫长崎岖的小路才能到达学校。眼前这条刚建成的平坦‘绿道’,既解决了学生上学行路难问题,又营造了优美乡村环境。这得益于我们村开展的示范村创建活动。”近日,记者在普宁市洪阳镇沟边村采访时,村干部如是说。
沟边村位于洪阳镇东北部,全村共有1053人,以种植花卉苗木为主业。根据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揭阳市从2011年起,用2年时间打造一批名镇、名村、示范村,通过样板示范,带动全市农村宜居建设。该村自被揭阳市列为示范村创建对象以来,结合实际,大力推进示范村建设,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农村要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务必先行。近年来,在对口帮扶单位揭阳市国资委、揭阳电大的帮扶下,沟边村加快对道路、农田水利、村庄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有效地优化了生产生活方面的硬环境,为打造宜居乡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该村先后投入资金25万元实现村道水泥化,优化群众出行环境;投入21万元对村前池排灌沟渠进行石篱化,美化村容村貌;投入45万元实施“雨污分流”工程和村庄整治,实现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以及生活垃圾的定点存放、规范处理,保持村容村貌干净整洁,同时加强道路和村庄的绿化,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投入近80万元新建村委会办公大楼,巩固了基层党组织,方便群众办事;投入38万元加强排灌沟渠、机耕道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生产条件。
沟边村有培植花卉苗木的传统,为加快村经济发展,增加村民收入,该村成立了“普宁市洪绿宝花木专业合作社”,投资300万元异地兴建了面积达20亩的3个温室大棚,采用封闭式培植进口花卉盆景,引导村民走“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带动村民共同致富。与此同时,在揭阳市国资委、揭阳电大的帮扶下,该村还多次举办种养技能培训班,通过加强技能培训,使村民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致富的本领进一步增强,培育出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沟边村注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积极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村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全村形成文明向上的良好风貌;建设村文化广场,配套宣传栏、篮球场,建设农家书屋,为村民营造一个良好的休闲、健身场所。该村还重视改善民生,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帮助村民办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使村民参保率达100%,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通过大力开展示范村创建活动,近2年沟边村环境大为改善,村庄变美了,村民的腰包也鼓了。” 该村干部告诉记者,沟边人并未停止脚步,近期,该村在村里规划30亩土地,投入200万元兴建2000多平方米的凤梨花卉基地和3000多平方米的红掌种植大棚,目前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中。
眼前这条刚建成的平坦“绿道”,既解决了学生上学行路难问题,又营造了优美乡村环境。张晓生 摄
正在加紧建设中的花卉基地。张晓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