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夏季当心“昆虫病”

本报讯(记者 邓丹丹)“隐翅虫,在你身上时绝对不要打,它身上有毒液,接触到皮肤,就死定了!”一则关于谨防“隐翅虫”的微博近期在网络上被广为传播,其中不仅有警示文字,而且还配了皮肤上长满疱疹的“恐怖”照片,该微博也让一些市民感到恐慌。然而,记者采访时了解到,隐翅虫在潮汕地区较为常见,每年市皮肤医院都要收治多名隐翅虫导致的皮肤病患者,不过,医生表示,隐翅虫虽可能引起皮炎,但一般不会致命。

  汕头市皮肤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许良杰介绍说,潮汕地区夏季温暖潮湿,适合昆虫生长繁殖,本地常见的易引致皮肤病的昆虫有三种:吸血蠓、跳蚤和隐翅虫。据介绍,吸血蠓呈黑褐色、个体小,人通常注意不到它,但被咬后皮肤刺痛奇痒难忍,搔破后可因感染而形成大片溃疡。跳蚤则比较为人所熟知,人被叮咬后个体差异明显,有的可能出现水肿性红斑或风团,还有可能导致丘疹性荨麻疹。而网络热传的“恐怖”隐翅虫在潮汕地区其实比较常见,该虫外形类似飞蚂蚁,有明显的趋光性,夏季喜欢在夜间围绕日光灯飞行。不过,隐翅虫体外没有毒腺,通常不会蛰人,但其体内有强酸性的毒汁。如果将它拍死在皮肤上,毒汁接触到皮肤数小时后就会出现皮肤炎症反应,可能是小片红肿或密集红疹;如果接触毒汁较多,则可能出现大的水泡,接着还会出现皮肤糜烂。如毒汁接触眼睛则可能导致结膜炎。

  许良杰说,一旦全身较大面积接触毒汁未及时处理,严重的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而致命,但这种情况极为罕见,目前汕头接诊的病例中还未发现重症患者。

  医生强调说,市民如发现隐翅虫停在皮肤上最好别用手拍打它,可以用嘴轻轻将其吹走,如果不慎接触了隐翅虫毒汁可以用肥皂水或10%氨水反复清洗伤处,病情严重要及时就医。

  许良杰提醒说,市民到野外草丛、树林或田地等地方时最好扎紧袖口或裤管口,暴露在外的皮肤也最好涂抹些风油精、驱蚊剂等。通常情况下被昆虫叮咬只要处理治疗及时并不会致命,如果出现全身性症状则应及时送医。

来源:汕头都市报   责任编辑:杨洋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爆笑短剧:叫小姐-2010贺岁片

潮汕搞笑短剧:富贵钓妞(2013贺岁片)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