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琳楠/文 方淦明/摄
走在城市街头,你可能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塑料袋从飞驰的小车车窗中飞出,在半空中飘荡,穿梭于来往密集的道路中央;一瓶饮料连瓶带水从另一个车窗飞出,在地上砸出带着味道和颜色的水花;摇下车窗,脑袋一探,一口脏痰应声飞出……各种“垃圾”都可能从车窗飞出,走在路上一不留神就会和这些东西来个照面,市民很受伤,城市更受伤。记者调查发现,车窗抛物、乱扔垃圾等不文明现象在我市很常见,这不仅污染了城市环境,更危及行车安全,威胁行人和环卫工生命安全,直接损害城市形象。
车窗抛物,与垃圾一起扔掉的,是文明。
现象① 车窗里飞出纸巾烟头垃圾袋
近日上午11时左右,记者来到市区南国商城附近,这里呼啸而过的车辆络绎不绝。“啪”,就在记者抬手看表的一瞬间,一辆银色私家车从附近小巷中开出来,将一瓶已经喝完的插着吸管的豆浆从车窗中抛出来,掉在了地上,在原本打扫干净的路面上显得特别扎眼。
过了10分钟,经过的公交车里有人将一团纸巾丢出,纸巾很快便粘在下着雨的路面上;一辆出租车上飞出来一团杂物,滚到道路两旁的排水沟里;接着,疾驰而过的出租车里飞出一个燃着的烟头,被雨水浇灭后和其他垃圾一样,静静躺在路面。
蹲守30分钟,记者粗略地统计了一下,共有5团纸巾、1瓶矿泉水罐、3个塑料袋以及小纸片等垃圾从各种车辆的车窗里飞出。
临近正午,记者又巡城看到了几例车窗抛物行为:学校门口,开车来接孩子放学的家长递上一个装着饮料的透明塑料袋,孩子解开塑料袋,顺手将其扔出车窗外;在路口,从私家车车窗里抛出的空瓶子在马路中央滚来滚去,紧随其后的汽车不得不小心避让。
“偶尔会往车外丢烟头,没办法,习惯了。”市民王先生喜欢开车的时候吸烟,当被问会不会往车外扔东西时,他笑着承认了。
现象② 随手扔垃圾随地吐痰
记者调查发现,不仅是车窗抛物,随手扔垃圾、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也令人深恶痛绝。
近日下午5时,金砂公园里,两名少女边吃着东西边聊天,脚下留有一片垃圾;5时30分,金新步行街旁,一名路过的行人将手中的一次性饭盒扔在街边;东厦北路上,一名市民将一袋垃圾往离他有一两米远的果皮箱扔去,可惜没投进,但他只看了一眼就走开了,并没打算上前捡起垃圾重新投掷……
一名环卫工人告诉记者,最难清理的垃圾就是市民随口吐在地上的口香糖。“口香糖不是外面都有包层纸吗,就是用来包吃过的口香糖的,但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直接吐在地上呢。”市民周女士则说特别痛恨随地吐痰行为,“有些司机开车的时候根本不顾及周围人,摇下玻璃就吐痰,车速快时,很容易吹到其他车上或行人身上。”
隐患:过往行人车辆“中招”
随手把废弃物抛出车外,不仅是一种不文明行为,还非常危险。隔车窗抛物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特别是质地坚硬的物品,万一砸到其他车辆和行人后果很严重,如果其他驾驶员为躲避而变换车道或急踩刹车,可能造成连环车祸。而有时候,环卫工人们不得不冒险在快车道上捡路中的垃圾。
网友“Zidan13148”诉说了他“中招”的经过:“上次开摩托车经过金湖路,有个车主从车窗扔出一个黑色的塑料薄膜袋,袋子被风一吹直接贴在我脸上,没办法我只好紧急刹车,还好前面没车,要不肯定撞上……”
市民小陈每天都坐公交车上班,她告诉记者,在路上经常能看到有人隔着车窗向外扔东西,“有一次,一名乘客把吃完的食品包装袋随手扔到车窗户外边了,砸到正骑自行车经过的一名中学生身上。那中学生吓了一跳,差点从车上摔下来。”小陈说,这些行为太危险了,有时想去劝说,但又怕别人说自己多管闲事。
建议:车内或随身带垃圾袋
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市民随手丢垃圾,丢掉的不仅是公德心和环卫工人、行人的人身安全,还丢掉了城市的形象。
驾驶员李先生建议,车主都在车上备一个垃圾袋,举手之劳,就能让车内车外都洁净。“市民出门可以随身带一个垃圾袋,公交车、出租车内也可以在车座边挂个垃圾袋,这样,在车上产生的垃圾都集中扔在垃圾袋内,下车后再统一扔到垃圾桶里,很方便。”
市民蔡先生认为,解决车窗抛物、乱扔垃圾等不文明问题,关键在于市民自身要增强文明意识。希望呼吁人们做文明市民,减少车窗抛物的陋习,不要为了自己一时之便,为了自己的小环境而随意破坏了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