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绵远村:优化村政人居环境 创建历史文化名村

  位于普宁市广太镇绵远村的虎头埔古窑址(见下图。广信 摄)有着4000年的悠久历史,如何才能更充分合理地利用这个古窑址,挖掘历史文化潜力,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自2011年被揭阳市列为名村创建对象以来,绵远村充分依托虎头埔古窑址这一历史文化遗产,着力优化村政人居环境,创建历史文化名村,取得了瞩目成绩。

  绵远村地处广太镇东北部,与榕城区仙桥街道接壤,交通便捷。1982年10月,省博物馆、汕头地区文物管理站等部门联合对位于该村的虎头埔古窑址进行发掘,共清理陶窑15座,发掘报告刊登于《文物》杂志。2003年10~11月,文物部门再次联合发掘虎头埔古窑址。经相关部门及专家考证,确认虎头埔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处专业制陶遗址,参照周边及其他遗址的测年数据推测,年代为距今3600~4000年。专家们认为,普宁虎头埔古窑址为迄今国内发现规模最大、结构最清楚、专业化生产陶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古窑群窑址,北京大学文博考古学院教授、考古学家李伯谦称之为“广东第一窑”。虎头埔古窑址的发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如何保护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改善村民生活居住环境,创建历史文化名村,是摆在绵远村“两委”干部面前的一道难题。

  该村认识到,创建历史文化名村,首要任务是做好村庄整治规划。因此,该村结合实际,邀请湘潭市规划建筑设计院编制了《普宁市广太镇绵远村名村建设规划》,按照古遗址及周边村庄环境的保护与整治内容,结合古村落的建筑维护,体现具有潮汕地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力求将绵远村建设成为集生态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名村建设示范点。同时,广泛宣传发动,动员广大村民参与名村建设,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建设投入,迅速掀起搞好村政人居环境的新热潮。

  建设宜居环境,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绵远村从抓好村容村貌整治入手,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建设力度。近年来,该村先后投入资金200万元修建村道,实现水泥硬底化,并配套路灯;发动乡贤捐资、村筹资共70多万元建设村小学2层教学楼,改善办学条件;投资12万元兴建村篮球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投资30多万元兴建村委会办公楼,改善村政办公环境;投资25万元保护虎头埔古窑址及道路养护。此外,该村还积极筹备建设村老年人文化活动中心,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

  绵远村有耕地175亩,山地1195亩,其所在的广太镇有30多年种植绿化苗木的经验,全镇近9成劳动力从事绿化苗木行业。该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引导村民发展绿化苗木种植,并经常邀请有关专家为村民作科学技术培训,力促村民实现增产增收。同时,牢固树立保护就是最好的发展理念,把林业生态保护作为创建历史文化名村的重点工作抓紧、抓好、抓落实,积极保护和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加强自然山体和水体的绿化,结合原有的历史景观资源特征,突出原汁原味的乡村绿化特色。

  通过大力推进名村建设进程,目前,绵远村环境卫生整洁,绿树成荫,村民和谐相处,安居乐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农村图景。

来源:揭阳日报   责任编辑:黄晓芸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二个臭姿娘(第二集)

潮语特别版《康熙微服私访记》-华龙潮汕网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