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元的电子玩具,几百元的高档服装,为孩子报读一学期上万元的早教培训……记者近日走访市场发现,儿童高端消费趋势明显,家长也很舍得为孩子花钱。对此,专家表示,过于奢侈的消费习惯对孩子成长不利,家长们更应注重多给予孩子“精神食粮”。
市场:档次越高卖得越火
上周六是“六一”儿童节,记者走访榕城区多家商场、婴幼儿用品店发现,儿童节期间,商家们都使尽浑身解数抢夺市场, “这是我们推出的‘六一’套餐,有外景,两本相册,1000多元而已,很合算的。”临江南路某儿童摄影店销售人员极力向顾客推销。据该店店员介绍,儿童节的订单比平时增加一半,不过平时生意也不错,很多家长每隔一两年都会为孩子订一套“成长册”。“前些天,托朋友在深圳买了一只电动船、一辆四驱车给儿子,花了1000多元。”市民蔡先生告诉记者,他的儿子最喜欢新鲜的玩具,因为时常购买玩具给孩子,不容易在本地买到新玩意。这些天榕城区的商场超市及儿童用品店几乎让他转遍了,但找不到“与众不同”的礼物,所以只能选择“远程”购买。
在榕城区临江南路一家儿童用品店,记者了解到,各类高档玩具很受家长欢迎,一些上千元的婴儿车、婴儿床也挺热销,该商店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现在的消费水平提高了,档次越高的儿童用品卖得越火,价钱越贵越有人买,家长们都想给孩子最好的。”据悉,在目前的儿童用品销售中,中高端产品所占市场份额最大。提起儿童用品的价格,市民林女士大有感触,她说,眼下儿童用品价格都呈直线上升趋势,一些品牌童装的价格甚至超过成人,连玩具也动辄数百元,但林女士表示,品牌的虽然贵点,但质量有保证,也就不计较钱了。
家长:为孩子花钱心甘情愿
现在的孩子多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记者采访时了解到,眼下大部分年轻父母、特别是80后的家长们都把心血和金钱花在唯一的孩子身上。
“有了小孩之后,他就占据了家庭收入分配的优先位置。”孩子已经上幼儿园的王女士算了一笔账,幼儿园每月1000多元学费,每月还添加200元营养奶粉,平时购买的衣服动辄每件上百元……“每个月大概就两千多元固定要花的,此外还没算上紧接着要去上钢琴课的费用。”王女士认为,孩子只有一个,必定要倾尽全力“优生优养”,“即使自己日子过得拮据一些,那也心甘情愿。” 王女士的想法与大多数家长相同。一位母婴用品店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现在的家长嘴上说价格贵,但真买起来都挑贵的。
记者还了解到,由于市场需求扩大,榕城区的早教机构开了一家又一家,一些家长觉得应该让孩子多学点东西,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从孩子1周岁以后就忙于让孩子参加各种学前教育,而这类教育往往价格不菲,但仍有一批又一批的家长乐此不疲。
此外,记者发现,部分家长平时工作太忙,极少有时间陪孩子,所以只要是孩子想要的东西,都会尽力满足,这种出于对孩子的亏欠心理而送孩子高档礼物的家长不在少数。
建议:精神培育更重要
儿童消费越来越高端,对此,有心理专家指出,10岁以下的孩子还没有形成攀比心理,对生活学习用品没有太高的要求。事实上真正消费的主体是父母,消费高档儿童用品折射的是父母、长辈的消费观念。而孩子正处于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关键形成时期,家长对品牌的盲目追求,不利于孩子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可能会让孩子形成过于讲究物质享受、互相攀比等不健康观念。
专家建议,家长应注意安全、理性消费,而且对孩子的关怀不应只表现在物质上,更应该注意情感沟通和精神培育 . 老话说:“成由勤俭败由奢”,家长应是孩子消费行为的“第一责任人”,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