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九成市民不满意自己阅读量

□本报记者 郭媛/文 杜一方/摄

纸质书籍仍受青睐

  日前,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2年我国18至70周岁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4.9%,比2011年上升了1.0个百分点,数字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阅读等)的接触率为40.3%,比2011年上升了1.7个百分点,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6.3%,比2011年下降了1.3个百分点。

  随着电子科技的普及,人们对社会的接触方式广泛了,但对纸质媒介的接触却少了。记者随机对我市20岁至40岁的市民进行调查,发现大部分人对自己阅读量不满意,其中年轻人更喜欢电子书,图方便便捷,随着年龄层次增大,30岁以上市民更多喜欢阅读纸质书籍,但普遍认为自己阅读量少。

  “我看的书太少了”

  调查中,10位市民有9位表示自己阅读量远远不足。参加工作两年的小谢告诉记者,以前读书时候还会坚持阅读书籍,工作后阅读量大大减少,偶尔买几本书回家看,都要看很久才看完。

  公务员吴女士也认为,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科技发展也日新月异,新鲜东西越来越多,原本简单的看书时间都被占用了。“有时候睡觉前想看看书,结果刷一刷微博时间就过去了,平时要照顾家庭也没时间看书,我对自己的阅读量很不满意。”

  30岁以上更喜欢纸质书

  调查中,年轻人表示大多通过电子产品阅读,而30岁以上的人更喜欢纸质书籍。小曼是大三学生,她告诉记者,她大学期间除了一些工具书外,几乎没买过一本书籍,类似四大名著等她都是通过电子书阅读的。尽管这样让小曼眼睛近视,但丝毫不影响她看电子书的习惯,她说:“用手机随时随地可以看可以做标记,便捷快速,我身边的同学大部分也都通过手机或者电脑等阅读。”

  32岁的余先生坦言,前几年,他也偏向电子书,但随着年纪增长,他反而青睐纸质书籍。他说,纸质书籍尽管不方便,但却能回归到最原始的阅读情怀,现在他坚持每天睡前翻一翻书籍,有助于增长知识还助眠。

  工具文学类较畅销

  据调查,2012年,我国18至70周岁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39本,与2011年的4.35本相比基本持平。记者走访了市区一些书店,在长江路购书中心楼上,记者看到三三两两的顾客在挑选书籍,其中文学类和实用工具类书柜前较为多人。据介绍,学生群体购买的书籍大多以工具辅导书为主。而年轻人则多偏向文学类和实用书籍。据新华书店相关负责人介绍,电子书籍的冲击已经不是这一两年的事,但纸质书籍代表着传统的阅读方式还是受到一部分人的青睐。“尽管电子书便捷便宜,但比起手捧一本真实的书籍,还是少了一点什么。”书店里一位喜欢阅读的顾客说。

来源:汕头日报   责任编辑:许少丽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爆笑喜剧:好吃鬼-2011贺岁片

潮汕搞笑短剧:表哥进城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