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千余知青汕头聚首“致青春”

老知青们走上舞台载歌载舞 本报记者 张烈华 摄

  这是一群特殊的群体,这是一场特别的聚会。他们曾经有个共同的名字叫“知青”,曾经到最艰苦的地方上山下乡。岁月变迁,他们又各奔东西。日前,1200多名曾经在海南、湛江共同劳动、生活过的汕头老知青在中心城区欢聚一堂,畅诉深厚情谊。

  岁月变迁 知青情谊重聚首

  “我的老农友,好久不见,可好呀?”当天下午3时许,在汕头(兵团)知青联谊会成立五周年暨知青合唱团成立二周年联欢会的现场,前来参加活动的知青们热情高涨、不减当年的激情。在联欢会上,这些年过花甲的老知青们一见面就互相打招呼,相互拥抱、握手致意。不少老知青们得知召开联欢会,不辞万里地从四面八方赶到市区,叙说当年知青时代的往事,有些知青已有40多年没有见面。

  兴趣使然 服务农民为己任

  当天的活动特别热闹,由知青声乐爱好者组成的汕头知青合唱团走上舞台,唱起昔日的知青歌曲,让不少人的思绪又回到当年的蹉跎岁月。

  已过古稀之年的林镇华是汕头(兵团)知青联谊会最年长的知青,同时他也是知青合唱团的一员。由于其辈分最高,大家都尊称他为“林大哥”。见到林镇华时,他脸上挂着灿烂的微笑,聊起他当年上山下乡的故事显得特别兴奋。1956年3月8日晚,作为汕头青年志愿垦荒队的一员,刚从汕头四中毕业的林镇华与其他队员共500人,响应祖国的号召,前往海南支边垦荒。

  抵达海南之后,林镇华就被分配到文昌县南洋乡李吉村的一户农民家中。由于在汕期间,林镇华经常阅读当时的一些书籍读物,对农村生活有一定了解。同时,对农业种植感兴趣的他,他还积极学习农业知识,并在当年9月份考入广东海口农校作物栽培杂交班。毕业之后,林镇华被分配到琼中县农业局后仍身处农村基层指导农民种植。

  苦中作乐 坚强面对人生路

  年过花甲蔡庆生是上世纪70年代被分配到海南八一农场工作,可那里压根儿就没有可以住的地方,唯一有的就是一堆茅草和拳头粗的木条。在当地人指导下,蔡庆生与众人用木条做成房屋的支架,将茅草和着黄泥砌成墙,一间像模像样的房子就造好了。“我们上山开垦时,晚上是直接睡在茅草上。”老知青林耀民所在的农场一年组织两次千人上山开荒,当时那里是一片原始雨林,为了种植橡胶树,他们砍树、爆石、割茅,从早忙到晚,双手起血泡是常有的事。晚上睡觉的时候,还经常有蛇会爬到身上来,不少人还被蜈蚣咬过。

  在那段峥嵘岁月里,知青们苦中作乐,在土地上建起简易篮球架,在泥地上来回奔跑打篮球。或就地取材自制乐器,在茅草棚外吹拉弹唱,哼着歌来段小合唱。蔡庆生笑着说,当年特殊的环境造就了他们特殊的性格,现在每个人都非常乐观,学会了坚强地面对人生。如今,他们还将继续发扬知青的优良传统,让知青这个群体继续发光发热、奉献社会。 本报记者 李德鹏

 

来源:汕头特区晚报   责任编辑:黄幼华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搞笑短剧:埋单(2013贺岁片)

大笑西游之第三部:受困平顶山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