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梦想,她可能还是澄海农村里一名普通农家女;如果没有梦想,她可能随波逐流结束了舞蹈生涯。而有了梦想,她一次次在人生交际点勇敢追逐。这才有了从专业演员转型为专业教师,今天“桃李满天下”的她——蔡佳蓉。如今,蔡佳蓉最大的梦想是:让更多热爱舞蹈的人都有可以展示自己的舞台。
农家女圆了“舞蹈梦”
年近不惑的蔡佳蓉身上有着与年龄不大相符的青春活力和优美身姿(见图),让人羡慕不已。其实她成功的背后付出了不为人知的汗水。在汕头文化艺术学校任教、身兼多职的她时间安排得十分充实。说起与舞蹈结缘,蔡佳蓉表示,生长在澄海农村的她,从小就在小河边嬉耍。有时看到水里的鱼儿凌空跃起,她也跟着笨拙地跳动着。这个最初的接触,让她一下子爱上了“舞蹈”这种表达方式,从此走上了追梦的旅程。
有了梦想,蔡佳蓉开始雕琢自己。读小学她是学校里文艺活动积极分子,上了中学,她崭露头角被推荐报考省舞蹈学校。“当时自我感觉比较好,因为我在本地一千多名报名的学生中,成为最后被录取的三名学员之一”。但到省舞校,她才知道,自己在同学中资质只能算一般。蔡佳蓉决定以勤补拙。身高不够高挑,她就用更加标准的动作和高难度的技巧来弥补。因为她始终相信,付出定能得到回报。
毕业后蔡佳蓉分配到汕头市歌舞团当舞蹈演员,这圆了她的童年梦想。在歌舞团里,她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她表演的独舞《木兰归》、双人舞《牧歌》、《北风吹》,领舞《傲雪》、《岁月》等受到了舞蹈界和广大市民的肯定。
从舞台到讲台一样精彩
2001年,蔡佳蓉有了新的梦想起点,她成为汕头艺校的兼职教师,希望通过这个平台用舞蹈传播潮汕文化。她编排的《蝉声谣》、《潮汕风情》等舞蹈参加省首届民间歌会演出,获得三等奖。《潮汕风情》还作为优秀节目在闭幕式上表演,央视进行了现场直播。
通过她对学生的悉心指导和同台演出,她的教学也得到了认可。2007年,她成为汕头艺校的专职教师,“从舞台转到讲台,我觉得自己的舞蹈生涯得到了延续。”
她的学生并不局限于艺校。2006年,她义务组建起“老年舞蹈队”,一群五六十岁的舞蹈爱好者在她指导下,跳得有模有样。她分文不收,指导聋哑学生史淑吟跳舞,把她送上更高的舞台。史淑吟后来成为2010年广州亚残运会开幕式主火炬手。
因为一次次梦想的实现,蔡佳蓉更加肯定自己的坚持。
舞蹈学院“充电”再追梦
去年,蔡佳蓉又凭着过人的毅力和对梦想的执着,到了北京舞蹈学院进修。以近四十岁的年龄与一群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一起上课,做同样运动量的练习,她还自费几万元,创作了富有潮汕红头船精神的现代舞《遥思》,与同学们共同演绎,以此参加了华北五省舞蹈大赛。通过舞蹈把潮汕文化展示给老师和同学们看。经过半年学习,她又攒足了前进的力量回到讲台。
记者采访蔡佳蓉时,她还忙着为学生指导舞蹈。原来,热爱田园风光的她创作了新的舞蹈作品《花之语》。为了让学生领悟舞蹈的精髓,她不仅带着他们实地采风,还在烈日下与学生一起翩翩起舞,言传身教。“老师对舞蹈是精益求精,我们跟着老师学到了很多东西,老师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目前,她牵头组织的一个世界华人音乐舞蹈大赛粤东选拔赛即将举行,这项吸引了500多名参赛者的比赛蔡佳蓉看得很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它给所有粤东地区的舞蹈爱好者都提供了一个平台,虽然组织的过程很辛苦,但我很乐意也很享受”,“我觉得自己是幸福的,我的梦想得到了家人朋友的理解和支持,现在我最大的梦想是希望更多喜欢舞蹈的人都有一个可以展示自己的平台。”蔡佳蓉将继续走在追梦的路上。 本报记者 赖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