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林子海 林鹏 摄影报道) 近段时间以来,久违的原生态竹制品又出现在街头。在龙眼、金新等人流较多路段,不时可看到用平板车拉着竹制品沿街叫卖的镜头。竹帘、竹椅、竹凳……似曾相识的小物件,唤起了不少年长一辈童年的回忆。
在市区金新路,挑选了两张竹凳的李女士告诉记者,现在的塑料椅质量偏差,使用不久,“瘦小”的椅脚就变形了,还是厚实的竹凳耐用,特别是身体发福的上年纪者端坐竹椅上洗脚,不用担心凳子承受不了人体重量而歪倒致人摔倒。一名驾驶汽车的中年男子则称,小时候就是坐竹椅长大的,现在看见这种久违的纯天然物品,感到特别有亲切感,他特地买了一套配备桌、凳的竹制品回家摆放。记者现场看到,俗称“椅轿”,正面可以当一般椅子坐,翻过侧面可以给婴儿当餐椅的“母子椅”也很受市民欢迎,不一会儿,这类坐椅已被买走了三只。
采访中,市民也谈到,以前寻常百姓家,几乎家家都有竹制品家具,然而,随着现代家具的潮流兴起,这种用毛竹制成的原生态家具慢慢地被人“淡忘”,退出市场。“竹器加工全是手工活,看起来简单,但制作工艺其实十分繁琐。”边卖竹器,制作者边与记者聊起天。他说,这些竹器一般用老竹制成,要经过取料、分拣、剖削、剜孔、烘烤、插梢等多道工序,要加工出既美观又牢固的竹椅、竹床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没有一定的功力,是没办法做到的。如今,市面上售卖竹制品的并不多,一方面是此类家具不属于“主流”,购买者不多;另一方面,竹制品制作不容易却收入不多,如今的年轻人嫌干这种工艺活赚不了大钱,不愿意学习,竹器工艺的传承也就成了问题。“或许这类工艺活,会逐渐被时代所淘汰直至消失。”说到这,这位售卖者显得十分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