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潮汕绝活嵌瓷日渐式微

 

 

 

  外马路存心善堂门外的这件嵌瓷作品,制作者用了近八个月时间完成。

制作一件普通的嵌瓷作品,大约需一周的时间。

  在潮汕地区祠堂、宗庙、大型建筑的屋顶、墙壁上,总能看到一些栩栩如生的装饰,有人物、花鸟、虫鱼、山水、走兽等,这种半浮雕或立体圆雕效果的工艺品被称为嵌瓷。它们采用的是各种釉彩光泽的陶瓷片做原料,经过剪取、敲制、镶嵌、粘接、堆砌而成。

  作为潮汕民间独特的建筑装饰艺术,大寮嵌瓷是百多年来一代代嵌瓷艺人传承遗存下来的瑰宝,早在2008年就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日,记者来到潮南区成田镇大寮村,探访奇妙的嵌瓷文化。

  今年43岁的大寮村村民许少雄是潮汕地区为数不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嵌瓷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自小接受熏陶,到16岁制作嵌瓷,许少雄可谓生长在一个“嵌瓷世家”。不过,这名近年来获奖无数的嵌瓷人,一开始却未打算专职从事这门工艺。读初中时,学习成绩良好的许少雄本应继续求学,但考虑到这门传统手艺或后继无人,许少雄在长辈的建议下放弃学业,成为家中第四代嵌瓷传人。

  在不算宽敞的嵌瓷工场里,许少雄边介绍边向记者展示了嵌瓷作品的制作过程。“瓦片是棱骨,水泥是肉,瓷片是外衣。”说着,许少雄指着一个嵌瓷雏形,记者看到,在一块方形瓦片上,立着长短不一的砖条、瓦片,制作者用石灰、红糖和草纸调匀而成的灰浆塑起一只小狮子的形状。接着,他又拿起瓷碗、瓷杯,用瓷刀敲碎,然后拿钳子加工剪成月牙、圆、方、梅花粒等形状,将细小的瓷片一点点贴到狮子雏形的身上。

  “嵌瓷是一件慢工夫的细活,需要静下心构思制作,需要不断创新。”许少雄坦言,纯手工制作的嵌瓷作品几乎没有重复的,一个人制作一件作品的平均时间约为20多天,许少雄感叹,现在能坚持下来的年轻人太少了,他很担忧这门手艺日后无人继承。这些年,他一直留心收徒弟这件事,从大寮工场走出去的徒弟已有20多人。而更多的人,是在学了一年半载后,觉得枯燥而退出。

  许少雄介绍说,儿子今年17岁,读初三的他一向成绩名列前茅,究竟是让孩子继续升学,还是转入学习嵌瓷,许少雄心中也是纠结不已。

来源:汕头都市报   责任编辑:许少丽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爆笑短剧 ②(10月最新)

潮汕爆笑短剧:叫小姐-2010贺岁片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