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学校食堂日益增多的“光盘”,只要支付定额餐费便可任吃任喝的自助型餐厅“光盘”率则相对低一些。记者采访了解到,由于自助餐厅就餐人员的个人素质及节俭意识参差不齐,食物浪费情况依然十分明显。
记者走访市区一些自助餐厅发现,食物残余现象随处可见,有的食客选了整盘的水果、点心,但都只吃了一点便弃之不理。“我们不怕客人吃得多,就怕客人故意浪费食物。”市区榕江路一家自助餐厅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绝大多数就餐的顾客有节约粮食意识,基本能做到吃多少、拿多少,但少数人因为“怕吃亏”而故意浪费食物的行为始终难以避免。据介绍,曾经有一对母子到餐厅就餐时选了许多食物,尽管有工作人员提醒他们应尽量避免浪费食物,但两人并不以为然,最后结束用餐时,两人竟将所有吃不下的食物全部倒入火锅里煮,然后起身离开餐厅,浪费了满满两锅食物。还有一位到自助餐厅吃饭的年轻顾客为了尽可能地“吃够本”,选了许多盘寿司,但每块寿司都“浅尝辄止”,只咬一小口就不吃了,让餐厅服务员哭笑不得。另外,由于餐厅的饮料也是免费的,因此一些顾客倒了满满一杯饮料,结果只喝一点点就不喝了,剩下的大半杯饮料白白浪费掉。
该自助餐厅负责人表示,每天午餐时间餐厅大约要回收一桶残羹,晚上客人较多时则是两桶。为了尽可能地避免故意浪费食物的行为,最近特意在餐厅的显眼处张贴了一些倡导“节约粮食”及“光盘”行动的宣传海报,此举对于减少浪费食物行为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据介绍,虽然个别食客存在浪费行为,但顾客中也不乏节约意识较高的“光盘族”。曾经有位年纪较大的老伯到餐厅吃饭时非常注意避免浪费,用餐结束时他面前的餐具干干净净,里面不留一片菜、一口饭。老伯表示,能吃饱饭的日子来之不易,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珍惜粮食,杜绝浪费。老伯的“小小举动”让周围其他顾客以及餐厅工作人员都倍受启发和感动。
市民声音
市民陈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妇孺皆知的一句诗,但现在有一些年轻人并不懂得诗句的真正含义,反而认为浪费是“富有”的表现。其实,这恰恰是内心无知和“贫穷”的表现。
市民蔡女士:节约粮食不仅是一种社会需要,更是个人素养的体现。全社会应共同参与,树立“‘光盘’光荣、浪费可耻”的共识,力使浪费食物的行为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