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孙欣欣)近几天,包括我省在内,我国南方很多地区遭遇强对流天气突袭,一时间“强对流”成为市民关注热点。根据气象部门预报,我市正逐渐进入强对流天气多发季节,市民应注意防范。
据悉,强对流天气是指出现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龙卷风、冰雹等现象的灾害性天气,它发生在对流云系或单体对流云块中,在气象上属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这种天气的水平尺度一般小于200公里,有的仅有几公里。这种天气破坏力很强,是气象灾害中历时短、破坏性强的灾害性天气。世界上把它列为仅次于热带气旋、地震、洪涝之后第四位具有杀伤性的灾害性天气。
据市气象台工作人员介绍,春夏之交,南方暖湿气流逐渐加强,而北方的冷空气依旧强劲,我市正处于冷暖空气交锋频繁的区域,因此易发生强对流天气。根据往年情况,冰雹较少见,龙卷风更是难得发生,强对流天气多以强雷电、短时强降雨、雷雨大风为主。我市雷暴天数每年平均为41.8天,最多的年份曾达到72天。
专家特别提醒,强对流天气发生时,雷电最为活跃,民众要加强对雷电的防范,不要呆在空旷的环境中,应躲避到有避雷设施的建筑物里,在室外有车的话要尽量在车内躲避。另外,瞬时大风容易造成树木折断和房屋倒塌,造成人员伤亡,一旦强对流引发雷雨大风,民众应远离易折断的树木、广告牌以及危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