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我市建市25年历程,长期发展居尾,去年底终于实现全面砍尾,首次拿到发展速度全省第一。从砍掉落后尾巴,到争当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排头兵,汕尾正实现一个华丽转身。
过去,汕尾是广东唯一一个没有铁路的地级市。然而,厦深铁路一旦通车,这一制约汕尾发展的窘境将被打破。
厦深铁路是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四纵四横”快速客运网中的骨干线之一。位于广东、福建两省,是沿海铁路上海及深圳快速客运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厦深铁路汕尾段长约112公里,投资估算约100亿元,经陆丰、城区、海丰三个县(市、区),境内共设陆丰、汕尾、门三个站。
“根据初步设计,厦深铁路汕尾火车站一年运载量将达295万人。中铁一局厦深铁路汕尾火车站项目经理白涛说,作为汕尾市的重点项目,目前项目进展顺利,整个工程预计今年8月底竣工。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汕尾与珠三角时空距离进一步缩短,人流物流等生产要素流动更加方便快捷。处于发展黄金时段的汕尾,正加快发展步伐,更加主动地融入珠三角。
汕尾是广东拥有第二长海岸线的地级市,这个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为发展能源项目提供了有利契机。到目前止,我市已先后上马了陆丰核电厂、华润(海丰)电厂、红海湾电厂等一批投资超过100亿元的电力能源基地项目,地方税收势必大大增加。
红海湾电厂2012年完成上网电量达140.52亿千瓦时,实现净利润约7.3亿元,上缴税费接近6亿元,给汕尾经济社会保持多年良好发展势头提供了有力保障。依靠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汕尾的电力能源产业正进入喷发式发展阶段,这也使得汕尾成为广东乃至全国重要的电力能源生产基地。
作为我市四大战略之首,深汕特别合作区对我市经济引擎带动作用可见一斑。难为可贵的是,目前合作区已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0亿元,招商项目65个、总投资逾千亿元,有近30家大型企业进驻,其中不乏腾讯、联通等大型企业,一个推动汕尾加快发展的增长极正在迅速崛起。
深汕特别合作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深汕特别合作区的“特”在于,一是人员架构由深圳主导经济,汕尾主导社会事务;二是落地或投资合作区的企业享受深圳企业同等待遇;三是地理上处于连接东南沿海和珠三角最重要枢纽位置;四是资源充足。深汕合作区的后续发展优势相当明显:“2012年合作区实际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3032万美元,入园企业24家、总投资额215.22亿元,入库储备项目7家、总投资额23.05亿元,项目涉及云计算中心、移动终端、智能电网、新型材料、食品加工等行业。”按照“统筹规划、分布实施、全面推进”的原则,努力实现“一年起好步,三年打基础,五年大发展”的目标,到2016年,将合作区建设成为广东省重要的高端产业基地、粤东重要经济增长极。
深汕特别合作区可以说是汕尾这列正在经济发展之路上行驶的火车强有力的车头,为整个汕尾甚至是粤东地区都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海陆具丰的新汕尾,正涌动着滚滚春潮,荡漾着澎湃商机,以宽阔的胸怀,崭新的姿态广迎四方宾客。(记者 陈善可 卓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