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13岁男孩竟要撑起一个家

  

  ▲小宇买完菜回来,母亲在门口张望,但两人间似乎有一道看不见的隔阂。

  ▲不足10平方米的房间凌乱不堪,但却是小宇兄弟俩温暖的“港湾”。

  ▲一日三餐,大多时候都是小宇一人料理。

母亲料理午餐,弟弟看电视,两人从头到尾没说过一句话。

尽管家庭负担大,但自小好学的小宇在学校仍获得不少奖项。

  清晨5时,初升的太阳照进澄海区隆都镇居美村,狭窄村道间一处普通的老屋内,依然伸手不见五指。13岁的小宇(化名)依时起床,洗米煮粥,6时半,11岁的弟弟在他的催促下也起床洗刷,餐桌上摆放好的白粥加酱油,是每天不变的早餐。7时许,吃完早餐的兄弟俩踏出家门,结伴上学。记者跟随着小宇,用镜头记录下他一天的生活。

  在学校,小宇与其他同学没什么两样,成绩甚至名列班级前列,但他的同学都知道,这名脸上经常挂满笑容的小男生,每天一踏出校门,就得立即赶往菜市场买菜。四年前,小宇的父亲因病早逝,从越南来汕的母亲一直不会说中文,身患精神疾病,日常生活中独来独往,几乎不与人沟通。面对如此家境,小宇不得不挑起生活重担,并学着精打细算,用伯父每天给的12元生活费,安顿一家三口的生活。

  “中午买1块钱青菜,再买点肉,差不多花7块钱,晚饭再花剩下的5块钱。”中午时分,菜市场的摊档前,小宇“掐着手指”计算一天的花费,只见他动作娴熟,不到五分钟就提着菜和肉走出市场。回到家,他马不停蹄地做饭,可一掀开炉灶旁的铁锅,飘出的一股酸臭味,让小宇忍不住恶心作呕。“这是我妈吃剩的,她不舍得扔……”小宇难为情地对记者说。

  客厅的餐桌上,塑料袋里的几个寿桃早已变黄变硬,不足30平方米的房屋堆满各种杂物。小宇挠挠头说,家里的杂物没经妈妈同意是不能扔的,连她居住的阁楼也无法轻易进去。自父亲去世后,由于言语不通,母子三人平时极少交流,每天晚饭过后家中就陷入一片寂静。说到此处,坚强的小宇抬头凝望着父亲留下的唯一照片,不禁红了眼眶……

  ■ 记者手记

  亟待心灵关怀的“编外孤儿”

  结束采访,小宇一路送记者到村口,挥挥手后独自走回家中。巷子尽头,是他孤独的身影。

  在同龄孩子无忧无虑学习玩耍时,小宇默默地做着家务,照顾病母、幼弟。虽然生活不容易,但记者发现,小宇却表现得既懂事又阳光,难以想象他的肩膀上竟压着他这个年纪不该承担的担子。我们想,假如他的爸爸还在,生活也许会是另一番模样……

  像小宇这样的孩子,社会上称之为“编外孤儿”,他们有直系监护人,但是却得不到应有的照顾。其实,对于这些孩子来说,物质帮助固然重要,但心灵关怀与陪伴,以及更完善的社会救助制度等等,才是题中之义。 本报记者 方晓F 杨立轩 摄影报道

 

来源:汕头都市报   责任编辑:St0754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故事剧:肥猪瘦猴(第三集)

潮汕爆笑喜剧:好吃鬼-2011贺岁片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