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市政协委员建言:妥善处理建筑废弃物

  

  ▲在中山东路,大白天也有不少泥头车

  ▲在长江路陈厝合路段,常有人在路中绿化带上倾倒废土

  近年来,我市违法倾倒建筑余泥的现象十分猖獗,仅《今日视线》栏目、《汕头都市报》等媒体曝光的就有多宗。违法倾倒建筑余泥的做法,污染了我市多处河口、海滩,甚至完全破坏一些非法倾倒点的环境形态,造成部分航道堵塞。尽管在市民、媒体的强烈呼吁下,有关部门曾指定蓝水星主题公园西侧和新溪镇原海景游泳场东北角为建筑工程余泥临时倾倒点,但不久后均被取消。违法倾倒建筑余泥现象死灰复燃,却再也不见我市有任何解决这一问题的意向和举措。任由这种现象存在,汕头就算成功保住“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牌子,也难免让人诟病。

  建筑余泥只是建筑废弃物的一个组成部分,仅此一项就给我市的城市卫生环境带来如此大的困扰,如不采取有效措施,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未来我市将可能面临建筑垃圾与城市建设争土地的局面。汕头应及早遏制建筑废弃物排放乱象,发展循环经济,让建筑废弃物转变为资源,使城市发展更具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马路上长期乱堆放砂石交通大受影响

  市区长江路嵩山路口至庐山路口路段本来路面很宽敞,马路中间为了保护经过这里的高压电线的塔架还专门修建了令人赏心悦目的绿化带,但春节前有读者报料说,这一路段有人无视交通秩序,长期在路边甚至马路中间堆放砂石和建筑废料,导致过往的车辆经常受阻甚至塞车,希望相关的职能部门应管一管。

  春节前后,记者分别来到读者所说的长江路嵩山路口至庐山路口路段,看到情况的确如此。这一路段的北侧是陈厝合片区,南侧是几个新建的花园住宅小区。一个曾住在陈厝合城中村里的熟人告诉记者,这些建筑废料基本是陈厝合村里有人盖房子而造成的:“村里地方很窄,无处堆放建筑废料和砂石,所以他们都长期堆积在马路上,甚至建好房子后也不见有人来清理。”

  记者看到,这一路段乱堆乱放的砂石和建筑废料从嵩山路口到庐山路口到处比比皆是,连马路中间的绿化带上都被堆放了大量的泥土,而路边甚至还有工人当街支起筛网在过滤砂石,全然不顾身边就是呼啸而过的来往车辆。因为路边到处是砂石,经过这里的汽车和摩托车都被逼到马路中间,交通状况自然大受影响。

  对此路边一些店铺都反映,受这些建筑废料影响,长江路每到上下班高峰期经常发生交通堵塞现象,过往司机和附近居民的出入通行大受影响。

  大白天泥头车照样满载废土穿越市区

  不少读者曾反映,开车出门路上最怕的就是遇到集装箱大货车和泥头车。以前集装箱大货车和泥头车还只是在夜间出没,但近年来这些庞然大物即使在大白天也照样满载穿行市区,它们庞大的车身和发出的轰鸣让人躲避三尺:“特别是那些满载砂石的泥头车,往往车顶都没有覆盖,如果离得太近发生什么意外,那就后悔不及了!”

  记者近日在中山东路、金环路、天山路、黄河路、练江路等路段,于不同的时段都分别看到有集装箱大货车和满载建筑废土的泥头车往来,这些重型货车所到之处灰尘飞扬、噪音很大,对路面的破坏也显而易见。去年,本报就曾报道了位于龙湖工业区附近的练江路被载重车辆压得到处坑坑洼洼的情况,激起了在附近上班的不少读者的同感:“我市不是对集装箱大货车和泥头车的通行路线和通行时间都有规定吗?为什么现在好像到处都能看到这些车辆的身影?”

  14名政协委员提出四点建议

  市政协周茹茵、李扬、陈庆文、陈健、罗晓红、蔡苗、宁怀姬、吕伟彬、杨金耀、欧阳艳东、郑Z华、李杰、林环、邬佳玲等14名委员,为此提出四点建议:

  1.制定切合我市实际的法规及配套的实施细则。《汕头市市区建筑工程垃圾渣土处置管理规定》出台于1995年,如今,汕头的城市区划以及相关的行政执法主体均发生变化,该规定已明显不适用。市政府应根据实际尽快制定新法规,对建筑废弃物的运输、排放、违规处罚和各相关行政部门的责权范围作出规定,建立各部门联动协调机制,使行政执法主体明确、监管有法可依。

  2.尽快规划建设余泥渣土受纳点。在我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几乎空白的情况下,填埋仍是不得不走的一条路。但我市并没有余泥渣土受纳点,且“十二五规划”也没有相关立项。无正规受纳点是导致建筑余泥乱排放现象当前存在未来还将继续存在的客观原因。市政府应敦促城市规划部门做好受纳点规划,并加紧建设。

  3.采取有效手段,减少建筑废弃物排放。学习发达国家采用的“源头削减策略”,在建筑废弃物形成之前,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控制将其减量化。我市可充分利用特区立法权,立法规定建设单位应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对建筑废弃物做到分类管理、集中处置,也可考虑实行“建筑废弃物排放收费制度”。

  4.利用新技术,促进建筑废弃物资源化转变。国内已有综合处理建筑废弃物的企业,说明资源化处理建筑废弃物的技术日渐成熟且产品逐步为市场所认可。我市政府可通过出台政策、引进技术、资金补贴等方式,支持本地企业进入这个产业圈。如能走产业化道路,这将成为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环保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达到双赢的效果。

  市城管局回应:推行密闭运输作业

  市城管局对14名委员提交的提案进行了办理,他们表示,根本解决这个问题的制约因素是场地,城管局及市环卫局一直都在采取积极的措施,从多方面着手解决建筑废弃物的出路问题。一是多次前往龙湖区、澄海区和金平区范围踏勘,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商,积极寻求适合设置建筑余泥处置场所的地块。二是落实市余泥渣土管理部门和城管执法部门加大建筑垃圾处置秩序的监管和查处力度,加强对中心城区空置地块的巡查,制止乱倒建筑余泥的行为,以减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市余泥渣土管理部门也积极深化网格化管理工作,加强对建筑垃圾排放、运输、处理等各处置环节的监管,维护建筑垃圾消纳和堆放秩序。

  为扭转当前我市建筑废弃物处理的被动局面,汕头市城管局表示,将继续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一、根据建设部颁布的《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和《汕头市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对申办余泥渣土运输许可证的运输车辆严格把关,严禁不符合要求的车辆从事建筑余泥渣土运输作业,明确要求建筑余泥渣土承运单位和个人必须持有余泥渣土运输许可证方可承担运输作业,且运输过程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围护、遮盖,防止漏撒;对不按规定实施运输作业的,及时予以制止并对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对屡教不改者停办其运输许可证。同时,加大对乱倾放建筑余泥渣土行为的执法查处力度。

  二、推行密闭运输作业。余泥渣土运输车辆密闭加盖,不仅能有效防止余泥渣土漏撒造成城市道路扬尘污染的问题,而且能杜绝车辆超高超载引发事故发生。因此,必须规范运输车辆的装载标准和运输过程的包装要求,对不按规定装载或使用无牌无证车辆的违规车主配合公安交警部门给予严肃查处。

  三、继续积极争取国土、规划、财政等部门及有关区政府的支持,将大中型余泥渣土受纳场列入环境设施专项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予以编制,为解决中心城区余泥渣土的出路提供依据,并争取尽快开展此项工作。

  四、继续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联系,希望能改进建筑施工工艺或循环利用建筑余泥,从而减少建筑余泥的产生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且可以有效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和浪费,并积极寻找合适的企业消纳建筑垃圾,化废为宝。同时将积极与物价部门沟通,争取能按“谁排污,谁付费”的原则制订出台余泥渣土的收费办法及标准。

  本报记者 翁小红 陈敏 文 陈敏 摄

 

来源:汕头日报   责任编辑:St0754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搞笑短剧:抓壮丁

荒诞喜剧片:八仙闹潮汕(第二集)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