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着明媚的春光,记者近日登上全省唯一国家森林公园——南澳岛黄花山。置身于这片海上森林氧吧,呼吸着清新空气,黄花山管理委员会主任谢秋明自豪地告诉记者,这里属花岗岩石蛋地貌,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雨林,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拥有102科1440多种热带、亚热带植物,其中有植物活化石竹柏及中华楠、深山含笑等珍贵树种,被誉为“南中国海上天然植物园”。
一路上,林木苍翠,鸟语花香。中午时分,记者来到目前全国最大的人工石龟雕塑的“百龟寿园”。只见翠绿的草坪上,有着很多精雕细琢的大小石龟,周围郁郁葱葱,景色宜人。“瞧,那边红黄绿交错的林木就是中华楠,这边长满嫩绿叶子的便是樟树,还有马尾松、台湾相思树及多种灌木、草本植物。”随行的南澳县农业局副局长陈建乐如是道。在旁的谢秋明也笑着说,黄花山总面积13.7平方公里,北回归线贯穿其中,气候冬暖夏凉,生态保护完好,森林覆盖率达92.3%。由于自然条件优越,吸引了短尾信天翁、白腹军舰鸟、鲣鸟、黄嘴白鹭、小鸥、猫头鹰、苍鹰、蟒蛇、三线闭壳龟等珍稀野生动物前来安家。
在知青旧址景点,谢秋明说,这里是知识青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地方。当年,一大批刚刚走出校门、血气方刚的青年学子,响应党的号召,沿着山间的羊肠小道,穿越荆棘杂草丛生的小山头来到了这里。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黄花山林场的林业工人一起翻山越岭,挖穴植树,播种造林。如今,这些林木都已长成参天大树。
谢秋明告诉记者,近年来,凭借着区域资源的优势,他们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种茶、养山鸡,打出农家乐品牌,逐步增加群众经济收入。当前,抓住春季造林有利时机,计划选用中华楠、山杜英、黄蝉、三角梅、红绒花及青斑等树种,对公园景区停车场周边、旅游公路两侧、绿道及山峰景观等处进行种植,形成特色森林景观。正当全市上下向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迈进,南澳将结合“绿满家园”全民行动,加快森林生态旅游和山区综合开发,优化发展绿色休闲经济,打造和谐秀美幸福黄花山。
本报记者 刘文钊 陈史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