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陈史、刘文钊摄影报道:当前,我市“绿满家园”全民行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而令人惊奇的是,在距今418年前的明朝,已经有一位总兵率领军民,在南澳岛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此次植树活动的全过程,记载在一块至今仍竖立于深澳镇、由南澳第九任副总兵陈玺所立的《南澳山种树记》石碑上。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仅有的总兵官撰立的种树碑记,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研究价值。
近日,记者乘船过海来到南澳深澳镇,在深澳天后宫东侧,记者找到了这块《南澳山种树记》石碑。深澳镇绿树如阴、林木环绕,天后宫前广场上,数棵苍虬的古榕仿佛在告诉人们这里植树历史的久远。正在古榕树下散步的江老伯告诉记者,他今年82岁,从小就和村里的伙伴经常在榕树底下乘凉、玩耍,据他父亲说,这里最年长的一棵榕树从他的祖辈一代就生长于此,估计有三四百年甚至更长,其他两棵榕树也有上百年的历史了,而这块碑记好像一直在这里,年代应该更久了。石碑为研究南澳古代的地理风貌、自然条件、植树造林的情况及绿化的历史沿革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依据。
南澳县博物馆馆长黄迎涛告诉记者,《南澳山种树记》碑刻正是明万历二十二年(即公元1594年)南澳第九任副总兵陈玺所立。碑高250厘米、宽96厘米,碑文四周加缠枝草花边框,碑额篆书,正文830多字,简述了南澳历史、地理、风光、造林绿化的意义和南澳山(今深澳金山一带)开展的一次空前植树行动。
黄迎涛告诉记者,陈玺在碑文中对南澳的秀美山川大加赞赏,认为“澳中佳山,土膏最良,岂不有蓄材之法”,“又岂不有种植之方”,植树造林自然条件优越,发展前景广阔。他把植树造林视为一件“功在当代”、“利溥百世”的大事,谆谆告诫部属,树木“有待而成材者,非假之数十年及数百年计不可也”。所以,他便带领部下购买3万株杉苗和4万株松苗,在深澳古城后及左右山麓的金山一带,开展一次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行动,并在此立下此碑保存至今。这对于我市当前开展的“双创”和绿满家园全民行动,均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