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潮汕话,想说爱你口难开

  去年底,网友“冷雨忧美”在星空论坛-城市风情-揭阳之窗发了个帖子《挽救我们的潮汕话》,发帖4天时间,3000多浏览量,40多个回复。原来,帖主发现周围的小孩不会说潮汕话,经常用普通话回答,担心潮汕话消亡。还有就是他自己有《潮州音字典》,却不会用,不懂查。而40多个跟帖,大部分赞同帖主意见,表示遇到很多不会说或说不好潮汕话的小孩,认为方言也是文化,应该重视孩子的潮汕话教育。

  记者翻开由林伦伦主编的《潮州音字典》的再版前言,里面也指出,字典只考虑到懂潮汕话的读者。意思是说,如果你不懂潮汕话,即使有《潮州音字典》也没用。潮汕话,难道真的到了想说爱你口难开的时候?记得读小学、中学的时候,语文老师都会对生字做双语教学,现在难道没有吗?还记得不久前上小学二年级的侄子把“历史”用潮汕话读成“勒死”,成家人笑话的场景。潮汕话的前景确实让人担忧!因为是热帖,记者也采访了在揭阳从事相关工作的几位专家。

  方言与普通话不是鱼和熊掌

  彭妙艳(地方文化研究专家):“潮汕话”,或简称“潮语”,是广东的一支重要方言。主要流行于粤东的潮语地区。如同其他方言一样,潮汕话是从古汉语分化出来。由于它分化、形成的年代比较早,分化出来后发展、变化又比较慢,所以保存了较多的古汉语的语音特点,因而被人形容为研究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对它的研究,为学者所特别关注,所以至今开展时间算是比较长、成果也比较丰富的。

  潮汕话是从战国到唐宋的吴语、越语逐渐分化形成的,在宋代基本定型,此后逐步凸现地域特色。

  “定格”了的潮汕话,有着自己的声、韵、调系统,而共有8个音调一直最为人们所称道,许多人以有这8个音调而适合朗诵古诗而对潮汕话赞美有加。其实,其他的方言,像绍兴话、温州话等,也都是8个音调,8个音调并非潮汕话所特有,潮汕话声、韵、调的拼合关系、变调规律,复杂多样而呈现某些美趣;而“文白异读”是其作为古汉语“活化石”的显著特征,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特异的丰富的“鼻化音”更使潮语成为一道文化的风景;还有丰富的词汇、独特的语法等等。

  作为潮汕人的民系标志,潮汕话具有的“是古不是土”的特点,使之成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更重要的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在潮语社群里,它不但是语言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民系认同的标识,这种方言,已经浸润着一代代潮人积累的家乡感情,是一种饱蘸乡情的乡音。

  因此,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潮汕话必然还会在潮人社会中流行,作为交流的工具、联络的纽带、文化认同的“抓手”。

  但是,方言的存在,对于各地人民的交际,造成了一定的隔阂和不便。社会发展,无疑需要打破这些藩篱。这就要求使用不同方言的人同时也会讲普通话;不同的方言区,普通话可以自由流通。

  应该呼吁、提倡方言和普通话的“双语”教学、“双语”交际,使双语都成母语。目前潮汕话方言区内的普通国民教育,其“双语”是普通话和英语,与前述的“双语”不同。所以许多方言区的小朋友已经不会使用方言交流,这一现象已经让许多对“乡音”情有独钟的上辈人担忧。可否以适当的时间、形式,兼顾一下方言的传播,以使文脉延承?因为它关系的不仅仅是语音的问题,还有家乡感情、文化认同等深层次的社会、心理等问题,对于一个地方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

  没有自己的方言,由新移民为主体建成的深圳市,它的文化形态,当地人士说,不属于岭南文化这一类。所以深圳是经济特区,而文化上也是“特区”。但各方言区与深圳不一样,尽管“五湖四海”的规模再大、程度再深,但是在可见的时间内,其方言文化区的本质不会改变。所以必须维护、培植其存在的内力,使其有着竞争优势。而方言作为软实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就不能视而不见,置若罔闻,必须兼收并蓄。毕竟潮汕话与普通话,并非“鱼”和“熊掌”的关系。

  潮汕话是潮汕文化原貌和主体,国学大师饶宗颐把潮汕话列入国际性学术论坛

  徐光华(揭阳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专职秘书长、《潮学》主编):有两个例子,一是最近有一周边电视台来揭采访,提到锡场有一处于佑任的书法作品,播音员把于读成于(于是的于),而不是用于姓氏的于(於)。这可是在潮汕本土播音。还有个例子,说他曾随团去新加坡、马来西亚,当地的潮汕侨民,在家都用潮汕话交流,这几乎是不成文的规定。他们不想忘记乡音,乡音是他们热爱故土的一种表现。重视不重视,也许只在于一种观念。

  改革开放以来,是历史上第五次北人南移,以至于潮汕地区六七十岁的老太婆也会说上几句普通话,潮汕话的不普及,也与外来人口的影响有关。

  潮汕话的俗语、谚语都是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潮汕话语言的结晶,不但应该保留,还必须继承与发展。而对于潮汕话的继承和发展对潮汕人非常重要。潮汕话是潮汕文化原貌和主体,没有潮汕话又怎么能体现潮汕文化?国学大师饶宗颐把潮汕话列入国际性学术论坛,在他的倡导下,从1991年开始到现在,已在世界各地举行了共九届国际潮学研讨会,足见潮汕话和潮汕文化的影响和规模之大。

  潮汕话是一种典雅的语言,推广普通话不是要消灭地方方言

  林道成(退休教师,曾是小学的语文老师,后在教育局教研室专门负责语文教学的指导直到退休,退休后一直参加地方志、文史资料工作,是揭阳市志、揭阳县志、榕城区志方言部分的撰稿人):地方方言是不会消亡的。我一直记得上世纪60年代中山大学语言系教授李新魁说过这么一句话:“地方文化存在,方言也就存在。”至于方言是否值得保留,答案是肯定的。潮汕方言词语丰富,而且形象入微,有些词语是普通话所不能表达的。像春水雨涝时节,南方地湿,普通话就一个“湿”,但潮汕话的表现词汇就丰富得多,像“偶ib4zib5 牛菏螅故螅⑷苋埽ion5,在水或其它液体中化开)、氵耽氵耽(dam5 湿:涂下氵耽氵耽)”。

  潮汕话是一种典雅的语言,而不是所谓的潮汕土话,是古。这个我们一定要重视。她是不可替代的。

  潮汕儿童对潮汕方言不熟悉,我也有所感受。其实,方言是不能忘记,也不该忘记的,一是潮汕方言保留了许多古汉语,对学习古文有很大的帮助,二是儿童学方言是学习地方母语,母语学得好,才能更好地接受其他语言。至于如何让儿童能更好地学方言。小学生必须是双语教学,潮汕话、普通话并行,方言才能学以致用,也才能加深学生对语言的接受程度。另外,社会要对方言重视,上面也说了,潮汕话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再有就是推普部门应该正确理解推普的意义,推普是语言规范化,而不是要消灭地方方言。

  “一个失去自己语言的民族是悲哀的,没有灵魂的,而让这笔宝贵财产消失的子孙,也是不孝和愚昧的。潮汕,一个曾经那么辉煌的名称,潮汕话,更是在我们心目中最悦耳动听的语言,不应该就这样被普通话挤压得粉身碎骨,作为潮汕人,我们都有这个义务和责任去保护她,爱护她,传承她!”这是帖主所说的,也由此引起了共鸣。

  (编辑:黄晓芸)

来源:不详   责任编辑:Jy0663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爆笑短剧:铁嘴李-2010贺岁片

潮汕故事剧:迷失的少女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