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楼餐厅:绿色年夜饭受青睐
除夕夜,我市餐饮市场依然红火,大小酒楼、餐馆年夜饭爆满。菜色除了在烹调技巧上各出奇招外,节约型、实惠型的年夜饭受到市民青睐。
张先生在市区海滨路一家酒楼点了五口之家的套餐。他表示,年夜饭最重要的是一家老小相聚团圆的气氛,而不在乎吃什么高档菜式。月眉湾大酒楼的郭经理介绍,今年多数市民都要求在酒店提供的年夜饭套餐里多加蔬菜类与粗粮类的食物,并主动要求菜量要适中,菜式上,金玉满堂、年年高升、红红火火等讲究彩头和寓意的菜式备受消费者追捧,年夜饭的人均消费标准基本在100元至200元之间。
除了在酒店吃年夜饭以外,也有不少市民选择购买酒店提供的年夜饭半成品回家加工,既方便快捷,又能吃出年味。“我们酒店提供了多种年夜饭套餐,针对3人的小家庭,5人的中等家庭及10人左右的大家庭,分别有不同饭菜的量和价格,菜式有肉类、鱼类、海鲜、蔬菜等,主要按客人的要求来安排内容。在接待热线上,我们也安排了专人为顾客提供点菜咨询,以免客人点多浪费。”市区海景大酒店的大堂经理说。
家中围炉:不让剩菜成“甜蜜负担”
除夕这天,城处处弥漫着浓浓的年味,何贝莹一家也不例外。临近傍晚,贝莹就开始和婆婆一起张罗着年夜饭。“今年我们打算围炉加炒菜,不算丰盛,但都是大家爱吃的菜。”贝莹喜滋滋地说。
“食物是早上和婆婆一起去采购的。”翻开购物袋,贝莹如数家珍:红烧鳗鱼,是自己的拿手好菜,也是丈夫的“心水”菜;猪肠炒蒜,是潮汕人喜欢的一道小菜,取“食了有钱存”的好意头;鲍鱼炖汤,既养生又合口味,平时比较少选购,这次就“奢侈”一回。西红柿、土豆、白萝卜等蔬菜和羊肉、鸡肉、鱼虾等,则是用来围炉的食物。
这是贝莹嫁到夫家的第二顿年夜饭。去年,他们一家的团圆饭是到餐馆吃的,除了公婆和小夫妻俩,还和小叔子一家三口一起。“还好提前预订,不然连站的位子都没有。”贝莹说,由于他们吃的是第一轮,吃到一半第二轮的人就已经在旁边等候了。因此,今年家人一致决定在家中吃年夜饭。
贝莹说,今年,公婆还下了一道“新命令”:东西买足就好,如果吃不完,两个小家庭就得平分剩菜,打包回各自小家留待下顿再吃。对这个提议,两对小夫妻都非常支持:“勤俭节约本来就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这样做才不会使年夜饭的剩菜成为‘甜蜜的负担’!”
企业食堂:留守员工一起High
“上菜啦、上菜啦,今天大伙凑一块吃团圆饭。”农历二十八中午,走进宜华木业城食堂,近500名留守员工围成几十桌,举杯共庆新春佳节的到来。大伙唠唠家常,欢声笑语,一个个小家庭凑成一个大家庭,吃得格外喜庆、温馨。
在饭桌上,记者看到,卤鹅、虾、猪蹄、鸡腿、鲜鱼、春卷等各类具有潮汕风味的美食应有尽有,琳琅满目。环顾四周,原本普通的工人食堂俨然成了欢乐的海洋。在这里,既有日夜相伴,留守在同一生产线上的“工友团”,也有一家老小尽享相聚之乐的“家属团”。 据了解,宜华企业的员工有近八成是外来务工人员。今年春节留守的工人多达1/3。
“想不到这里比家里还热闹,真开心!”家住福建、头一次留在厂里过年的练星辉夫妇手捧着老板刚发的“大红包”,高兴地说:“下午女儿也赶来,到时一家子就在厂里团聚,享受这里浓厚的过节氛围。”来自湖北的李明红留在厂里过年已有3个年头。她说,工厂每年都会在腊月二十二组织全厂员工聚餐,并举办迎春晚会。除夕的前一天,老板和留守员工一起凑在食堂吃顿团圆饭。大伙很多都愿意留在这里过年,渐渐成为一种习惯。
军营官兵:
唱响勤俭节约好声音
这个春节,驻汕75780部队官兵从自身做起,真正做到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在该部营区,记者看到彩旗飘展,欢声笑语,一片喜庆。该部官兵告诉记者,今年春节,部队里紧紧围绕“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精神,插上的是往年用过的彩旗、挂起的是官兵自制的灯笼,官兵们自己动手,使营院更加充满浓浓的年味。在春节慰问中,部队领导在慰问边防海岛官兵时,也改为点菜式服务,把毛毯、剃须刀等急需物品送到外点阵地官兵手中,给官兵送去更贴心的问候。
一顿饺子,年味满溢。吃团年饭时,官兵们包起了饺子,过上一个既喜庆又节约的新春佳节。节前,他们还将“节约每一滴水”、“请随手关灯”等一系列温馨小贴士张贴在办公室、饭堂、宿舍等营区场所,利用宣传灯箱、墙报、广播等“小阵地”营造节俭节约氛围,广泛开展“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教育活动,在军营里唱响勤俭节约“好声音”。
本报记者 魏盼生、杨可、李岱娜、陈洪镔
实 习 生 黄斯奇、蔡奕欣、陈奕杭、赵佳仪
通 讯 员 王本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