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曾漫路报道:随着春节临近,年夜饭的预订也变得火爆起来,很多酒楼餐饮店的预订已告罄。在年夜饭预订一席难求的情形下,有不少市民却担心服务打折扣、菜单玩忽悠、增加隐性消费等烦心事出现,而使年夜饭成为“年夜烦”。日前,市物价局发出关于加强餐饮业明码标价管理工作的通知,推广餐饮业“两单制”,禁止价格欺诈。该通知自本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8年1月31日。
“时价”水分多
记者在我市部分餐馆酒楼大排档走访时看到,菜谱中有一些菜品尤其是高档海鲜常会被标上“时价”,有些原本印有价格的,也被经营方隐去,而重新贴上了“时价”的标签。一家餐饮店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一些价格较高的菜品比如海鲜,由于属于季节性产品,加上供求关系因素,价格会有较大幅度的波动,一旦将价格在菜谱上“白纸黑字”地印上去,就不可能经常更换,因此干脆标上“时价”。但消费者反映,由于没有明确标注价格,“时价”往往让经营者有很大操作空间,导致消费者“被宰”。
记者注意到,在很多大排档,食客要点海鲜必须到海鲜池亲自去点,但并不是所有的海鲜都标明价格,只能口头询问点菜员。有些食客图省事,往往是落座后叫服务员直接到餐桌前点餐。这种点餐方式看似随意方便,却为店家在价格上动手脚留下余地。
“吉利”菜名暗含“陷阱”
市民张小姐一家好多年都习惯到外吃年夜饭,可今年一家子决定还是回家吃。张小姐告诉记者,酒楼为追求利润,实现“翻台”,催着顾客吃,服务缩水不算,价格还翻倍。为了迎合消费者过年图吉利的心理,将菜名定为诸如“合家欢”、“大吉大利”等好听的名字,菜品定价很高,但菜的具体分量和用料却与高价格不对等。吃年夜饭真是吃成了“年夜烦”。
推广餐饮业“两单制”
在此次发出的加强餐饮业明码标价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市物价局要求,餐饮业必须采取标价牌(卡)、价目表、价目本(簿)、菜谱、点心卡等方式,标示商品的品名、规格、等级、计价单位、价格、服务收费等内容和投诉电话。并且推广餐饮业“两单制”,“两单制”是指餐饮业经营企业在顾客用餐时向顾客提供《点菜清单》,列明所点菜肴的品名、单价、数量和金额,让顾客核对后上菜。结账时,将《结算清单》交给顾客核对。对违反明码标价规定等价格违法行为,物价部门将按照《价格法》和《关于商品和服务实行明码标价的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严肃查处。
业内人士提醒,预订年夜饭,尽量选择有信誉的酒店或饭店,要注意保存好预订票据或书面约定,消费完毕后索要发票,以便权益受损时提供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