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陈史摄影报道:停车难是很多城市发展中都会遇到的难题。路边乱停乱放的车辆,不但成了交通顺畅的障碍,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出行和生活,也影响了城市的管理和形象。目前,我市的汽车保有量已近27万辆,而数量还在以月近3000辆的速度不断增加,但停车位却无法满足现实需求,停车难问题愈演愈烈。如何缓解、破解停车难题是当今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一大课题。
中心城区车位缺口四成
现在便宜点的车只要三四万元就能买一辆,但是车位却动辄10多万元,有的甚至达到了二三十万元。在一些老小区,开建之初就没有配套意识,即使将自行车道开辟出来停车也无法满足停车需要。汕头大部分商场、医院、写字楼、餐馆前的停车位更是一位难求。
尽管汕头交警部门已在很多道路两旁增设了停车泊位,从2009年开始,在部分路段设置了第一批6655个道路停车泊位,至今临时停车泊位已近万个,但面对着连续数年25%的汽车增长率,现有的汽车泊位数量仅为需求量的60%,停车难问题依然困扰着广大驾驶员。
“立体停车”增加车位近一倍
如何缓解停车难,近年来汕头一直在寻找破冰之举,我市已投资建设智能交通系统,市规划局也出台了《汕头市中心城区停车专项规划》。而部分停车位紧张的单位也将目光投向了立体停车场。
不久前正式落成启用的汕头市中心医院门诊综合楼,就对此进行的尝试。该院的地下二层车库,在粤东地区首次采用机械升降横移式及仓储式立体停车库,停车位达到500个以上。
“如果不使用机械式停车场,那中心医院原来设计的三层地下停车场,也只能是停放300辆车。”参与中心医院停车库建设的市庆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庆升告诉记者,“引进先进的停车智能技术,不仅增加了停车位近一倍,而且建筑造价也大幅度降低,这会是以后我市停车场发展的趋势和方向。”黄庆升认为,立体停车场“上天入地”的设计正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成为缓解停车难问题的重要手段。
应逐步改变“门前停车”习惯
为有效解决停车难这一民生问题,政府在昨天举行了城市低碳与停车(粤东)论坛暨 “清华心·中华情”粤东行活动,邀请清华大学及北京等地的专家学者出谋献策。专程莅汕参会的北京易泊安科技有限公司停车综合研究中心专家王学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相比传统停车设施,机械式停车场具有节省空间、停放效率高、方便管理和节能等优势,非常适合土地资源紧张且停车需求越来越强的汕头。王学林建议,政府可引进民间资本建设,并在土地出让金、税收等方面扶持,甚至考虑给予补贴或者奖励的政策。此外,车主“门前停车”的习惯也需要改变,应逐步接受“立体停车”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