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阮冰莹)我市各级残联不断探索残疾人就业新路子,以村为阵地,因地制宜,创办村级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开创了残疾人就业新模式。至目前,我市已创办了6个村级基地。
饶平县汤溪镇大门坑村社区就业安置示范基地就是其中之一。这个总人口达到1380人的村庄,共有各类残疾人86人,针对这里贫困残疾人数量多、贫困程度深、残疾人就业率低这一实际情况,饶平县残联通过调查论证,利用该村的有利自然资源――花竹以及村传统的花竹加工手艺,创办了“饶平县汤溪镇大门坑村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旨在将村里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及家人组织起来,通过培训,集中安置就业,使他们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据了解,基地创办以来,全村86名残疾人中有劳动能力的68名残疾人全部安置在基地就业,另外18名无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也有家属在基地就业,月收入700元至800元,基地的建立使该村残疾人就近实现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