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汕头都市报推“名人与汕头”专栏

  

黄羡章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周晓云 摄

  □本报记者 林琳 周晓云

 

  2012年4月28日,本报刊登了黄羡章撰写的《汕头,一座英雄的城市》。文章以长达1万字的篇幅,详细叙述了汕头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记录着众多国共要员、社会闻人在汕头活动的耀眼轨迹。

  熟知汕头历史的人都知道,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汕头以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自然环境以及勤劳勇敢的潮汕兴梅人民,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市政建设、对外交流等各个领域,都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这是汕头历史丰厚的文化遗产。遗憾的是,这些文化遗产已逐渐被人们淡忘,尤其年轻一代对这座城市的昨天知之甚少。

  近日,汕头市政协文史委与本报将联合推出“名人与汕头”专栏。这是继政协文史委在《汕头日报》举办“保护历史建筑,留住汕头文脉”征文活动之后的又一汕头历史人文的栏目策划。

  为此,记者专访了市政协文史委主任黄羡章,了解“名人与汕头”栏目推出的背景、开展情况及下阶段工作。  

  历史建筑和名人是汕头两大瑰宝

  记者:黄主任,接连开展“保护历史建筑,留住汕头文脉”和“名人与汕头”两项活动,主要目的是什么?

  黄羡章:汕头有着辉煌的近现代历史,自1860年开埠以后,海阔港深,水陆辐辏、物产丰饶的汕头,是潮梅各地农工百姓谋生创业向往之地,为四面八方的殷商巨贾青睐之城,南洋乃至欧美商船、洋行纷至沓来。

  伴随着经济繁荣而来的是政治、军事地位的显要。上世纪一、二十年代,广东作为国民革命的策源地,汕头是仅次于广州的国民革命策源地的次中心,各政治势力、军事集团在这里秣马厉兵、群雄逐鹿。1927年,汕头被南昌起义部队预定为临时之都,中国共产党的“苏维埃”革命,也是当时在汕头首先提出来的。

  此后,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汕头军民也曾写下辉煌一页。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战败无条件投降时,汕头就被列为全国16个受降地点之一。

  解放战争时期,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汕头成为国共斗争焦点。或强化统治,或逃避内战,还有败退的胡琏兵团,国民党军政人员云集汕头;中共组织审时度势,一面调整战略部署,对抗强敌,一面策动国民党军政人员起义,配合解放大军南下。由此,革命力量与反动势力之间在汕头纵横捭阖、明争暗斗,上演了刀光剑影、惊心动魄的一幕。

  汕头的一座座陈旧斑驳的房子,折射着中国近代史的风云,记录着众多社会精英的活动轨迹,见证着一个民族在风雨如磐的岁月里,曾经迸发出来的精神与良知。

  市政协文史委接连与媒体合作,开辟文化专栏,就是希望通过研究历史建筑和历史名人,从中追寻汕头历史,厚重汕头人文,同时向更多的市民宣传汕头的辉煌。  

  名人在汕头活动,书写了汕头的厚重近现代史

  记者:开展“名人与汕头”的宣传活动,目的是向读者和社会传递什么信息?

  黄羡章:在汕头发生的许多影响我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中,国共要人孙中山、蒋介石、汪精卫、廖仲恺、何应钦和周恩来、刘少奇、张闻天、博古、任弼时、陈云以及陈伯达等都先后参与其中,留下丰富的历史遗迹和璀璨的人文景观。

  可以说,汕头近现代厚重的历史,主要是由名人在汕的活动书写的,他们当中既有享誉全国的党政领导人,也有许多在来自潮梅闽地区的名人乡贤,譬如“国军”高级将领罗卓英、黄镇球、吴奇伟在这里运筹军事、捐资办学;抗日将领翁照垣、吴履逊避居陋室、抵制内战、惠泽地方;有用文字引导潮汕青年走上救国道路的文化人蒲风、张问强;有敢为人先、筚路蓝缕在汕开辟市政的高绳之、肖钦、陈坚夫,有开办四大贸易公司、奠定汕头著名商埠地位的李柏桓、郭仲眉、陈焕群、李景韩等等,不胜枚举。

  这些发生在汕头的重大历史事件,构筑了汕头宝贵的历史财富。它们被铭刻在古老的历史建筑中,记录在历史名人的经历中。当我们走近历史建筑和名人,便能一探汕头辉煌历史沉重的足迹,一闻风云岁月里仁人志士血的洗礼,火的锻n的回声映影。

  正是名人,他们以各自的能力,为祖国、为汕头的发展付出了巨大努力,谱写了汕头近现代的辉煌历史。今天我们以史为鉴,探寻名人在汕的足迹,希望以此召唤人们以先辈们为榜样,为振兴汕头发展努力。

  

  还原市民不熟知的名人历史

  记者:栏目什么时候推出,对投稿有哪些要求?

  黄羡章:我们从去年9月初就开始策划该栏目,目前各项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预计在2013年1月份正式推出。近几个月来,我们多次召开会议,已确定征集文稿的内容、要求。人物对象是在汕头出生、学习、活动过的知名人物,不分籍贯;从撰写时段上,以民国时期的人物为主、以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时段为辅;文章内容上,以名人在汕头活动的史实为主,对人们比较熟悉的人物,力求挖掘、搜寻新的史料,讲述人们仍不熟知的故事。为了确保文章的真实度,我们已组织了一支写作基本队伍,有计划、有步骤组稿,对每一篇投稿将认真审阅,尊重史实、精益求精。  

  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传承

  记者:汕头是一座开埠很早、独具气质的海滨城市。它的气质来自于中西合璧的城市建筑以及丰富独特的历史文化积淀。但是,在沙尘暴式快餐文化蜂拥而至的今天,本土文化面临着“内忧外患”,是忧患意识促使您致力于留住这一方水土文化的历史记录?

  黄羡章:这确实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在席卷而来的快餐文化面前,我们很多珍贵的历史,都被忽视甚至遗弃了。不知道一个城市的昨天,就不可能明白一个城市的今天,更不可能有美好的明天。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许多市民尤其年轻人,对汕头的历史感到陌生、不了解,怎么可能热爱,至于保护和传承就更无从谈起了。

  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实力是民族振兴的标志;要吸收优秀的文化成果,营造有利于人才健康成长的环境。我认为,宣扬汕头厚重的人文历史,是建设文化强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叙述波澜壮阔的历史,有利延续汕头崛起生生不息的血脉;彰显昔日的耀眼辉煌,可以召唤振兴汕头而孜孜不倦的精神。

  我们这次推出“名人与汕头”,不仅要给民众讲述名人在汕头的历史,还将搜集更多的历史照片、资料,尽可能多角度还原历史,以达到宣传、普及历史知识的目的,让市民一同感受汕头璀璨辉煌的过去,激发市民爱国爱乡的热情,为汕头的振兴与发展尽职尽力。

来源:汕头都市报   责任编辑:St0754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爆笑喜剧:西游记(第二集)-2011贺岁片

潮汕故事剧:唐伯元故事(全场)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