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郑人豪强调,起草政府工作报告要广开言路,汇集民智,充分收集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报告形成后,政府还要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业协会、民间组织的代表进行座谈,进行充分的讨论,进一步听取意见建议,大多数老百姓希望政府做的事,就是政府的工作重点,就是政府工作报告的核心内容。
郑人豪指出,由于一些历史的原因,很多汕头人对汕头缺乏信心,但是经过这几年我们根据中央和省的部署,扎扎实实做了一些事,大家感觉到有了信心。比如现在每年的10件民生实事,都是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包括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一些问题,我们一件一件办实。比如,今年我们实施的千村环境卫生整治,得到汪洋同志、省里很多领导和住建厅的高度肯定。市财政按照每个村民50元的标准,专门拿出一笔资金,拨到村里面去,要求大家把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问题先处理好,要不然老百姓反应很强烈。潮汕人很爱干净,家里打扫得很干净,垃圾放在门口,谁来收集啊?这种事情就是政府应该做的。我们没有理由让老百姓家家户户把垃圾提到填埋场去。这些就是最基本的公共服务。整治行动得到广大人民群众包括海内外潮人的广泛响应和积极参与,现在全市都动起来了,整个汕头的城乡环境卫生发生很大的变化。又比如给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教师每人每月发放300元生活补贴,目的就是通过提高待遇,稳定农村贫困地区教师队伍,鼓励教师到贫困山区、老区任教,让这些地方的孩子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现在我们的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潮阳、潮南通过PK成为全省村村通自来水示范县,市、区要配套很多资金进去,这是解决饮水难问题的。还有就是公共汽车,汕头这么大一个中心城区,在改革开放前就是广东第二大城市,面积很大,现在建成区120多平方公里,人口130万,特区扩围以后,跟潮阳、潮南、澄海联系都很密切,但是原来公共汽车线路很少、车辆也少,光是这两年就投入了418辆公共汽车,现在我们的万人公共汽车拥有量在全省从原来的第11位排到了第7位,这些老百姓就能直接感受到。虽然现在感觉车多了有点塞车,但是公交线路明显多了。而且我们结合综合治理,全面取消三轮车,坚决整治出租车不压表、拒载、乱收费,甚至欺行霸市等问题,还准备把原来分散的21家出租车公司重组成6家,推出一批星级出租车,树立一些典型,所以现在出租车经营秩序慢慢好了。为了解决三轮车取消后,许多老百姓特别是老人反映现在去市场买菜、去医院看病不方便的问题,我们专门增加了100辆中巴,专门在小区里面穿梭。像这些事情,看起来是小事,但实际上是老百姓真正关心的实事。这就是新一年包括今后我们政府要重点去抓的工作。当然还有很多事情是关系一个地方当前和今后发展命脉的。比如新的一年要推动的交通基础设施大会战,这个事情貌似不是民生问题,实际上是最大的民生,老百姓说汕头10年来没有新增一公里高速公路,这也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最近我们要开工3条对外的高速公路,还有要开通的厦深铁路、南澳大桥,汕头对外的这些路网都打通了,那汕头就不一样了。所谓路通财通,汕头要错位发展,发展现代服务业,路网一起来,港口货源过来就非常便利,人们就愿意来这里消费、来这里买房子,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服务功能就会进一步增强。所以,谋划新一年的政府工作,包括在起草报告的过程中,我们关键还是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诉求,顺应人民群众的期待,这样老百姓就会一步一步增强对政府的信心,一步一步增强对汕头的信心。
郑人豪强调,虽然目前汕头财政财力薄弱,历史债务沉重,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市级财政新增财力基本上80%都用于解决民生问题,向农村倾斜、向基层倾斜、向落后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体倾斜,确实这几年解决了不少问题。去年在全省率先发行覆盖540万人的加载金融功能的社会保障卡、医保卡,这也是个庞大的工程,我们通过与中国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合作来解决资金问题,推进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工作。老百姓现在看病方便多了,虽然汕头的医疗资源算多的,是粤东医疗中心,三甲医院就有6家,但原来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比较突出,现在据医院反映,老百姓去看病的多了,说明确实是有效果。还有医院建设,市中心医院新门诊大楼投入4个多亿,也已经投入使用。我刚来的时候,他们说工程投资大,医院没钱,财政也没法投入,我说广州经过非典之后所有的好医院全部都更新换代,汕头的医院当时还是老的样子,后来我说这样,中心医院效益这么好,允许它自己贷款,滚动发展,现在建起来了,包括现在汕头大学医学院附一院、附二院都有新的医疗大楼。因为汕头的医院很多都集中在老市区,我们还要策划在东区、西区各建两个医院,在汕头大学对面要建一个全省甚至全国最先进的肿瘤医院,我们已经划拨了150亩土地,准备明年6月份动工。西区的医院用地也正在规划,现在很多人想来,但我想要引进一些港澳的机构来建一个高水平的医院,把一些好的医疗理念引进来。所有类似这样的事情,都是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要在新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占有比较大的分量,充分体现出来。
郑人豪认为,政府的工作要务实,不要搞很多形式上的东西,那样群众反感,基层也很反感。要搞就实实在在,做一些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到了我们基层就要结合本地实际,想一想到底一年要干什么事。要落实政府的各项工作,关键还是实干,而且实干还得干部精神状态要好,要想方设法把一些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筹集人力物力财力来重点推进。同时,要解决现在有些干部怕困难、有多少钱干多少事的落后观念。说老实话,汕头这个地方不像珠三角,干这些事都要钱,钱哪里来,财政没钱怎么办,是不是财政没钱你就不做?我们解决保障性住房建设问题,一下子投入6个亿,这个钱哪里来,不是财政的钱,我们把国有资产全部统筹起来进行经营,然后发行城市建设债,去年发行了城投债13个亿,投6个亿搞保障性住房建设,其它的我们用来经营城市、盘活土地,滚动发展,筹集更多的资金,来推动一批城市道路特别是西片区的破旧道路更新改造,这样逐步来改善老百姓的出行条件和生活环境。政府工作说到底,关键是群众怎么看,老百姓是否满意,我们最终还是要交一份答卷出来,你为群众办了多少实事,你是怎么解决的,可以委托第三方,也可以通过社会组织向人民群众进行问卷调查,让大家表达真正的心里感受,让群众来评判。当然,调查问卷的设计应该是有一些可比较的问题,比如现在城市是不是越来越漂亮了、交通秩序是不是越来越好了、垃圾跟以前相比是不是得到很好的清理了、看病是不是现在愿意去看了。要不然你问他现在是不是满意,那肯定是说不满意,比如医改,肯定是不满意,那要是问他现在医保是不是比以前好了,愿意去看病了、敢去看病了,回答就不一样。类似这样的问题,才能够真实地反映一个地方民生方面的问题、群众的问题解决得怎么样。老百姓就看出去马路干不干净、好不好走、公交服务行不行、看病、子女上学方不方便,就看有没有得实惠。所以还是南阳内乡老县衙那副对联说得好,“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就看我们大大小小的官员是不是经常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把一个地方、一个城市的发展放在心上,怎么样来破解一些难题。像汕头这样的地方,市政府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解决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一些很具体的事情上去,还要花很大的精力去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现在老百姓对我们政府的工作作风、办事效率还很不满意,所以我们提出打造阳光、法治、服务政府,做了很多事。比如通过特区立法出台《汕头市行政程序规定》,以法定形式规范和固化行政行为,就是要压缩行政部门的自由裁量权,让权力得到控制、得到约束,在阳光下运行。还有就是打造虚拟的网上政府,建设全市统一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综合信息系统——汕头政府在线,把所有的政府部门网络全部联进来,行政审批全部在网上进行,现在有15个单位先搞试点,这个系统得到徐少华常务副省长的高度肯定,正在全面进行建设。去年我们开通了网上行政审批大厅,老百姓要办事,直接在网上下载表格就能进行申报,不用再跑部门,大大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办事。今年我们全面启动“汕头政府在线”项目,42个单位358项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事项梳理上网,“网上办事大厅”成功并入省网,成为全省首批上线城市,荣获国家“2012年度电子政府创新应用奖”。以前老百姓办什么事还要找关系先去问怎么办,现在鼠标一点,什么程序、需要提供什么材料全清楚了,还有明确的办理期限。这是虚拟的窗口,还有一个物理的窗口,就是行政服务中心办事窗口。像这些工作,在新的一年包括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都必须坚持不懈抓下去,都是政府工作报告应该重点着墨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