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受生产经营成本剧增、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劳动力成本大幅度增加等因素影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很多困难。其中,成本涨、税费重、招工难、融资难,是广大中小微企业普遍面临的几大难题。
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困境虽然受多种因素影响,但根本还在于企业简单依赖于物力、人力资源投入的增加,真正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核心技术、处于产业链高端的企业过少。因此,告别过去粗放的、劳动密集型的、资源与环境不友好的、加工或贴牌生产的生存之道,加快企业转型升级,下大力气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目前中小微企业破解生存困境,保持企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转型升级已势在必行
随着国际市场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我市中小微企业的各种先发优势正在逐渐减弱,企业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不足的弊端日益明显,高投入、高增长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低,最终导致我市多数中小微企业处于整个产业链末端,无法获得竞争优势,并保持市场占有率。
业内人士指出,我市中小微企业以生产制造型企业(机械五金模具、服装以及各类加工厂)为主,服务型企业相对较少。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市中小企业总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但企业素质缺陷也显而易见。部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企业普遍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研发投入不足、产品科技含量和装备现代化程度不高,大多数是粗放型、加工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名牌产品的企业不多,企业抗风险能力弱,易受市场冲击,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不强。由此也出现了企业内部人员配置结构的系列问题,部分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的市场化、职业化认识程度偏低,企业从业人员整体教育水平不高,各类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企业现代经营理念不强,家族式、作坊式管理模式现象依然存在,难以适应技术更新和产品升级换代。
有企业主表示,政府公共项目为引导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构建了一个重要途径,但一些部门往往在项目管理上重视项目审批,而对事中的检查和事后的评估则相对薄弱和宽松,使得许多企业把大量的精力和资源耗费在项目的申请上,而对项目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转型升级助企业发展
“转型升级”作为企业破解生存困境的根本出路,就是要转变过去粗放经营、高消耗、高成本、低效能的“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之“级”,走“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之路。
以海丰公平镇服装生产企业为例,业内人士分析,长期以来由于没有形成服装产业链,产、供、销分离,公平镇大部分服装企业是加工生产基地模式,负责销售的办事处在外地,而且公平镇没有布料及其它原材料市场,所有的原材料包括主料、辅料都必须要从外地采购,这样就增加了成本费用,产品利润薄弱,企业竞争力下降。
综观海丰公平镇一些服装生产企业,因缺少自主品牌,同质竞争严重,很多企业缺少议价能力,在高CPI、高成本和人民币汇率新高的大环境下,面临的压力正越来越大。一些服装生产企业主表示,本地一些中小型服装生产企业长期做贴牌、来料加工,赚取的附加值相当有限,自身品牌做起来也相当不容易。对于实力较为雄厚的企业来说,打造品牌相对容易,当这些任务落到小企业面前时,却成为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对于一年利润只有数万元的作坊式企业来说,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单纯依靠廉价劳动力和资源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通过提高自动化水平和优化管理流程,向生产要效率、向管理要效益是企业今后发展的正途。一些企业由于及时把握转型升级的良机,通过整合资源、加大投资,引进先进设备,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化危为安,进入新的机遇期。
记者在海丰敏兴集团采访时看到,这个自1993年开始在海丰投资建厂,历经十八年,不断发展壮大,由原一间“三来一补”企业发展成为现在拥有四间独资公司组成的毛衫生产集团,整洁的生产车间内处处洋溢着现代科技的气息。“过去传统的手摇机是一个工人操作一台设备,而现在一个工人可管理多台电脑织机,生产效率比手摇机高出10倍以上,使企业走出了‘劳动密集’的传统框框。”该公司林经理介绍,敏兴集团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先后投资引进了3000多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电脑织机,通过增资购进先进织机设备及提升基建配套,极大地提高了产能和工艺水平,对改善产品质量、缩短工期、降低管理成本也很有成效,从而提高了公司的经济效益,并解决了企业员工缺乏和招工难的问题。
市五丰水产食品有限公司与华南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科研单位合作,采用一次酶解脱脂、二次酶解鱼皮、三次酶解鱼鳞的三酶梯度酶解技术,研制出鱼皮胶原肽和鱼磷胶原肽。据了解,该技术为国内首创技术,其优势为产品质量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
广东金鸟来服饰有限公司投入重金从国外引进电脑CAD制板、电脑排唛架、电脑绣花和电脑开袋等全套电脑化生产设备,使企业生产真正实现了从产品加工为主走向品牌销售为主。
陆河县祥盛针织有限公司近年来新引入和购进了600多台国际先进的现代化全自动电脑针织机和100多台套先进辅助生产设备,产能和效率提高了40倍。
转型升级需政企合力
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政府的支持与引导,其宏观政策对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至关重要,既要重视出台政策的事前研究制定,又要重视事中的宣传落实和事后的跟踪评估。
加快转型升级,政府也要和企业形成合力,在解决企业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上,要着力助推企业发展。中小企业转型与升级需要政府前期支持,包括专项基金在技术设备引进和改造、人才培训、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支持,也包括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以及鼓励大型企业的国内采购等。
业内人士指出,改善营商环境,是广东实现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为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我市有关职能部门也要结合地方实际,树立现代服务新理念,全面提升服务效能,正确认识服务、监管、维权与发展的辨证统一关系,树立“大发展、大服务”的理念,着力破除只讲监管忽视发展或只讲发展而忽视服务的观念。在维护稳定的基础上强化监管,以优良的服务来促进企业的发展。注重帮扶举措的前瞻性、延续性、适应性、有效性和长效性,形成长效机制,实现帮扶举措最优化、工作效能最大化。
记者在市中小企业局、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了解到,面对机遇与挑战,今后我市将继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和投融资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自主创新,提高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建设一支针对民营企业的专业服务队伍,切切实实地为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空间,严格执行“非禁即入”的投资政策,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大平台建设等新领域。取消对民企的不平等政策,公平、公正对待民企,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建立起公平、公正、开放和自强、自律、诚信的市场机制,为民营企业营造出良好的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和市场环境。加强与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工作联系,建立健全部门沟通协作机制,形成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合力。(记者 孔令滨 吴广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