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记者陈静莹 通讯员林春伟、蔡敏) 今年6月以来,国家文物部门对“南澳Ⅰ号”进行了第三次大规模水下考古发掘,预计本次发掘将于9月中旬结束。“南澳Ⅰ号”已发掘船舱25个,总长度达27米,迄今从中打捞的民窑瓷器已经有2.3万多件。这艘明万历年间的沉船,有可能成为目前中国发现打捞的最大一只远洋贸易商船。考古工作完成后,将有35%约1万件的文物会运回南澳岛展出,南澳县将围绕“沉船”计划为游客建造一个了解古沉船历史的科普平台,带动当地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
据水下考古队队长崔勇介绍,今年将为水下古沉船遗址增加一个钢性框架探方,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下水作业的效率与安全性,使考古队员避免因辨别不清方位或水下暗流而游离太远。而一直担负古沉船海域的巡逻和水下考古发掘现场安保任务的云澳边防派出所,为确保“南澳Ⅰ号”安全,尽管考古队员在海底遗址安置了钢性框架,边防官兵仍将一如既往坚守在陆地雷达点并24小时执勤出警守护,继续守护保留在海底的剩余文物和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