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晓颦) 广东省文化厅、省海洋与渔业局联合开展的首次广东省管辖海域内文化遗产联合执法专项行动,昨天上午在汕头海事码头启动,正式拉开我省海域文化保护的帷幕,标志着广东在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监督上开创了新的局面。
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国家海洋局总工程师、中国海监总队常务副总队长孙书贤,国家文物局督察司司长叶春,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局长成纯发,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副主任闫亚林;省文化厅厅长方健宏,省海洋与渔业局局长郑伟仪,省文化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苏桂芬,省海洋与渔业局党组成员白桦;汕头市市长郑人豪等出席启动仪式。
广东是全国海洋大省,海域面积41.9万平方公里,拥有大小海岛1431个,其中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有759个,水下文化遗产丰富,尤其是“南海I号”、“南澳I号”的发现和保护,奠定了广东文化遗产大省的地位,同时意味着广东要在全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承担更大的责任。据了解,省文化厅与省海洋与渔业局今后将密切协作,对非法打捞和破坏水下文物、擅自进行水下文物考古及其他破坏水下文物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全方位检查,共同做好我省管辖海域内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启动仪式后,由文物、海监、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的执法人员组成的执法队伍进行了海上执法应急演练,并前往汕头、潮州、汕尾、惠州、深圳等市的重点海域开展水下文化遗产执法巡航。